Yahoo娛樂圈 娛評|賀歲片票房「今非昔比」? 經濟不景成重大挑戰 更考驗商業製作之眼光

每到新年,香港人的傳統除了行花市、拜年,還喜歡到戲院看看合家歡電影,賀歲片由之而生。來到今個年度,總共有3齣賀歲片,包括MIRROR的姜濤、Edan與Anson Lo主演的《盜月者》、乘上集強勁氣勢的《飯戲攻心2》,與郭富城、任賢齊及林家棟主演的黑色喜劇《臨時劫案》。在近月香港票房低迷情況下,賀歲片被視為振興一下業界的指望,然而賀歲片的成績是否今非昔比?票房與社會、經濟氣氛唇齒相依,又反映了甚麼現象?

今年總共有3齣賀歲片。
今年總共有3齣賀歲片。

「賀歲片」,根據余慕雲著作《香港電影史話》表示,香港首部賀歲片為1937年由大觀聲片出品的《花開富貴》,由湯曉丹執導,鄺山笑、陳雲裳主演。由於電影票房取得重大成功,大破紀錄,電影公司亦認為相當好意頭,故此在之後的農曆新年,都上映意頭好的電影、題材,自此香港就有了「賀歲片」。

《富貴逼人》系列是賀歲片中之經典。
《富貴逼人》系列是賀歲片中之經典。

接下來到80年代,香港電影業走入全盛時期,由較早期許氏兄弟的《摩登保鑣》起,到後來的《五福星》系列、《最佳拍檔》系列、《富貴逼人》系列,開始奠下「喜劇」、「巨星雲集」、「大團圓結局」等公式。以至後來周星馳與成龍票房之爭,重地亦是在賀歲檔,是為不論香港電影業,還是賀歲片,均最為鼎盛的時期。

周星馳與成龍票房之爭,重地亦是在賀歲檔。
周星馳與成龍票房之爭,重地亦是在賀歲檔。

踏入千禧年代初,經濟隨SARS來襲而非常低迷,同時也是香港電影業的低潮期。加上周星馳與成龍退場,賀歲片的成績、聲勢也大不如前,當時合拍片興起,所以賀歲片都失去了「本土味」,即使是本土作品,巨星陣容亦不復見。一直去到2010年後,出現過黃百鳴「囍事」系列與曾志偉「我愛HK」系列之爭,也隨香港經濟復甦而漸漸轉好。

歷史講完,來到近年,自2020年後的黃子華《乜代宗師》奇蹟後,戲院因疫情被逼關閉兩年。「餓」片甚久的觀眾去到上年的賀歲檔強勢力撐,成就了香港史上最佳票房華語電影《毒舌大狀》(連帶黃子華也成為票房靈丹),甚至令香港電影業出現「小陽春」。但從歷史中可見,票房成績確與市道息息相關。上年尾以至今年初的票房成績不佳,也讓今年的賀歲片氣氛轉弱。站在觀眾立場,當經濟不景氣,花錢都要「諗過度過」,加上欠缺大卡士讓期待度減少,還有北上消費氣氛等等,都是讓人對賀歲片卻步的原因,未必與電影本身質素全然相關。

上年的《毒舌大狀》成賀歲片奇蹟。
上年的《毒舌大狀》成賀歲片奇蹟。

近來「巨星雲集」的賀歲片確實買少見少,甚至「喜劇」都不一定是賀歲片必備元素。其實業界都在求變,希望找到吸引觀眾的題材方向。賀歲片其實最考驗商業製作眼光,是對投資方、監製的試練場,當中的計算,絕對比拍社關片、劇情片難度高十倍。事實上,《盜月者》、《飯戲攻心2》與《臨時劫案》都絕對是上佳之作,娛樂性豐富,但願觀眾都趁新年入場觀賞,意義絕對比「支持港產片」更深遠。

《飯戲攻心2》能否乘上集之勢,吸引大量觀眾入場?
《飯戲攻心2》能否乘上集之勢,吸引大量觀眾入場?

撰文:何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