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飯不是必然

「吞嚥障礙友善餐廳」?!驟眼看像是什麼大愛思想,但對吞嚥障礙人士,食飯不是必然的。「jin4jy5 言語計劃」創辦人鄧浩樺(Kenxes)說道,他是一個言語治療師。因為工作關係,接觸到不少吞嚥障礙人士,簡單而言他們只能進食軟餐或碎餐,甚至外出用餐時要自備攪拌器;但問題可不止於此,Kenxes 說:「攪成糊狀的食物跟一般食物的口感和味道相距甚遠,吞嚥障礙人士的用膳體驗,淪為『屋企人食餐廳嘢,我食屋企嘢』。」更嚴重的情況是:這樣會令吞嚥障礙人士和家人都痛苦,甚至討厭進食。

縱使坊間有不少供應商有軟餐提供,不過站在言語治療師的角度,他們仍然聽到很多病人跟照顧者面對的兩大困難:
(1)「出街無嘢好食」,需要自己帶鉸剪,攪拌機,凝固粉等等到餐廳;(2)「唔需要食軟餐」。
其實並不是每個位吞嚥障礙人士都嚴重到需要食軟餐,軟餐只是其中選擇之一。「如果純粹只有軟餐提供,病人就唔可以『對症下藥』咁進食合適的餐類,有機會衍生拒食問題,同樣會降低病人嘅生活質素。」要做到真正共融,Kenxes 希望病人可以跟正常人一樣,「跟屋企人去餐廳食嘢又得,叫外賣又得,唔再係局限只係可以食屋企或是院舍嘢。」結果,在 2022 年 4 月他獲得社創基金資助,正式開展了「吞嚥障礙友善餐廳」計劃,跟五間餐廳合作,包括太古的「銀杏時光」、天后的「t2P」、北角「古月」、何文田的「Delicious Eatery」和深水埗的「Combo」,推出專為他們而設的餐單。

以天后嘅「t2P」為例,這是一間日式 fusion 餐廳,餐牌上有一款意太麵,研發用上一種「去澱粉質配方」的材料,令廚師可以像「唧蛋糕」一樣,將麵條塑形同時亦減低黏稠度,以方便進食。又例如:「銀杏時光」為長者製作了兩款食物:海南雞飯和牛肉、西蘭花拼玉子豆腐定食,單看名字已令吞嚥障礙人士重拾用餐的歡愉。「將來,我們更希望能製作像外賣平台的 app 給患者和照顧者使用,這是我們現在正努力摸索的範疇。」最後,Kenxes 語重心長地說,希望每個人一起推廣「吞嚥障礙友善餐廳」概念,「我們認為這個概念不止是屬於我們(言語治療師),而是屬於整個社會,我們希望不同的持份者,包括餐廳、病人、家人、社福機構、傳媒等等一齊參與,將來需要進食、照護者可能就是你身邊的家人,甚至係自己。」

文字整理:郭昊軒
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The post 食飯不是必然 first appeared on BetterMe Magazine.

這篇文章 食飯不是必然 最早出現於 BetterMe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