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味

很多香港人從童年開始,總有一家自小幫襯的茶餐廳。七、八歲的小孩由媽媽帶著,叫一碟豬扒飯,手口並用半天啃不動,一眾茶客和茶餐廳伙記笑聲連連語帶親切地問:細路女叫咩名呀。

從那天開始,這個小女孩認識了一班街坊,並且踏入了一個社區之中。什麼是社區?就是當她匆匆趕上學路過那家叫坤記的餅店時,店主坤叔總會很有默契地拋給她一份餐蛋治,並且叮囑她睇路啊。而當放學後去茶餐廳吃一頓下午茶,還沒有開口,身兼收銀、茶水和打雜的阿姐已經九秒九問係咪照舊,並在三分鐘後奉上剛炸好的雞脾薯條,然後繼續去刨她的馬經。

這樣一個小社區,方圓不過幾條街,細小擠擁卻熱鬧溫馨,特別是晚飯時段,一家大細、單身寡佬、獨居阿婆各路人馬紛紛齊集茶記之內,一半是為了果腹,一半是因為無聊得滯,於是落街打躉順便打下牙骹𢯎水吹。正好電視上董建華在講話,不知道是哪個首先罵了一聲X街,然後大家就群起圍攻你一言我一語,一眾街坊從此就因為批鬥特首而凝聚起來,說來這方面的確值得梁振英參考。

陳冠中寫過一篇小說,叫金都茶餐廳,寫的就是一眾街坊熟客為了挽救一家在沙士期間經營困難的茶餐廳而走在一起的故事。茶餐廳之所以令人懷念,在於它對社區成員,也就是那些三姑六婆和阿叔阿嬸街坊來說,不只是一家餐廳,也是他們與其他成員互動吹水社交的另類公共空間。

我愛你個性樸素平民化,會教顧客暢快滿意如歸家,這是謝安琪的歌――家的感覺,不是利嘉閣,而是茶餐廳,因為茶餐廳就是社區生活的載體。談食物質素,我一向跟朋友說,香港沒有特別好吃的茶餐廳,只有特別難吃的茶餐廳。考究茶餐廳食物質素是很徒勞的一回事,當然,它很廉價,但這一切都不是茶餐廳最大的賣點,因為它最吸引人的,是人情味。

現在也有很多新式茶餐廳,設計時尚裝潢漂亮,他們以為這叫創新,殊不知有些東西是需要沈澱而愈舊愈好的。舊式茶餐廳,店裡破破舊舊,一盞吊燈燈光昏暗,牆上照片早已泛黃,但看在熟客眼裡,這一切統統別有一番風味,那個誰卻忽然說要翻新,漂亮是漂亮,但已經不是當初你喜歡去的那一家。

這一天回到舊居,昔日的茶餐廳變成了連鎖餐飲店,身兼收銀、茶水和打雜的爛賭阿姐不知道哪裡去了,繼而換上穿著鮮艷制服、說著鄉音的阿嬸――不不不,我不是歧視新移民,我只是比較懷念那個阿姐嘮嘮叨叨地說她昨天晚上又輸了馬的畫面。

呷一口咖啡,不是說味道不好,只是不再是那種熟悉的味道,看著窗外似曾相識的街景,忽然有種物是人非的失落。

堂前燕Facebook Page:http://www.facebook.com/r1r.patp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