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夾縫中發圍 「急症之父」鍾展鴻:等多過4個鐘不能接受

 

請支持《眾新聞》,成為訂戶

公立醫院持續「爆煲」,急症室、內科、兒科、老人科等部門被視為「壓力點」,是醫院裡承受最大壓力、最水深火熱的地方,同時亦是撐起醫療體系的重要支柱。 在流感高峰期,急症室及內科更備受關注,醫管局每日都公布急症室求診人次、經急症室入內科人次、內科病床使用率等數據。

原來,曾幾何時,急症室在醫院的角色猶如大開的門庭,病人在急症室只接受最簡單、「象徵式」的搶救,隨即被送上病房,急症醫生因而被戲稱為「收症官」(admission officer)。

80年代,外科專科醫生鍾展鴻,轉到急症室擔任顧問醫生,自此積極推動急症室發展。他率先在香港籌辦急症醫學訓練,為前線醫護人員提供有系統的急症培訓,及後促成急症科成為醫學專科。

如今急症室發展成熟,功能由搶救、檢查、診治到處方藥物,不再有事無事都將病人送上病房。然而,即使急症室在前線好好把關,現在公立醫院都人滿為患,「急症之父」鍾展鴻慨嘆:「等候時間長咗好多,我覺得等得多過4個鐘係unacceptable 。」

「急症室俾人夾喺中間。」鍾展鴻呼籲政府,從預防教育入手,疏導公立醫院就診病人。

香港急症醫學的開山鼻祖、香港急症科醫學院創院主席鍾展鴻接受眾新聞專訪,評論現時的公立醫院急診室服務:「等候時間長咗好多。我覺得等得多過4個鐘係unacceptable 。」何君健攝
香港急症醫學的開山鼻祖、香港急症科醫學院創院主席鍾展鴻接受眾新聞專訪,評論現時的公立醫院急診室服務:「等候時間長咗好多。我覺得等得多過4個鐘係unacceptable 。」何君健攝

鍾展鴻1973年港大內外全科醫學士畢業,展開行醫生涯。他憶述,早年急症並非專科,急症室的醫生都沒有接受過專門、有系統的急症訓練,急症醫生被視為無發展機會、無晉升前途的職位,只有剛畢業、經驗最淺的醫生會邊做急症室邊「等位」,一旦等到專科受訓職位,他們便會離開急症室,因此,急症室每半年至一年便會「換血」。當年急症室的設施、支援亦有限,連心電圖、驗血的設備都欠奉,只能為病人做簡單檢查。

「最急嘅嘢反而由最冇經驗嘅醫生去處理,個(急救)效果唔好,而且佢唔識(處理),咪送病人入院囉。First stage嘅resuscitation(復甦)、first aid(急救)都冇搞得好好啦,咁就收入病房,病房開始出現人滿之患。」鍾展鴻提到,世界各地都開始意識到急症室的問題,英國有建議設立急症室顧問醫生領導運作,以改善服務,當時是殖民地的香港遂跟隨英國發展急症專科。

80年代初,政府開始推動急症改革,在急症室開設顧問醫生職位,以升職、加薪吸引其他專科醫生轉投急症室。「急症室嗰時唔係一個專科,係冇專科醫生嘅,咁點樣開始呢?就係借人哋專科啲醫生落去,大部分都係搵外科,因為急症有百分之三十幾係trauma(創傷)。」那時是伊利沙伯醫院外科專科醫生的鍾展鴻亦決定一試,他解釋,當年「做surgery有啲frustration」,剛好遇上急症室開設顧問醫生職位,便萌生「轉跑道」的念頭,「我諗住no harm done,就去apply吓(急症室顧問醫生職位),咁就得咗,咁做就做啦,咪放棄咗外科(發展)。」

1984年,鍾展鴻獲威爾斯親王醫院聘用為首任急症室顧問醫生,帶領兩名高級醫生及8個新紮醫生「開天闢地」。然而,威爾斯是中大醫學院的教學醫院,當時醫院所有臨床部門的主管均由醫學院的外籍教授擔任,只有急症室及牙科除外。鍾展鴻指,當時其他醫院的急症室已有權收症入院,但威爾斯不然,急症室收症要得到相關病房的主事醫生許可,「我哋冇得收(病人)入院,樣樣要搵(病房醫生)落嚟,變咗delay晒啲嘢。有時外科做緊嘢,(醫生)唔得閒落嚟,(病人)就拖住喺(急症室)。」

「我好反對呢樣嘢。」退休將近10年的鍾展鴻,提起威爾斯當年的規矩仍火氣十足,「如果我哋(急症室)有需要,我哋consult佢,咁fair,(因為)我哋唔係好清楚呢個需唔需要(入院),大家有溝通係好事。但有啲好straightforward嘅(個案)呢,點解唔收上去?例如病人斷咗大脾骨,我咪送佢上病房,點解要(外科醫生)落嚟睇先得?嘥晒時間,係nonsense。」當年與一眾大教授周旋、角力的往事,鍾展鴻卻不願多談,「我做咗4年就走咗,鄧肇堅醫院有位,我第一時間申請走佬。」

鍾展鴻任職威爾斯親王醫院急症室顧問醫生4年後離任。資料圖片
鍾展鴻任職威爾斯親王醫院急症室顧問醫生4年後離任。資料圖片

引入高級心臟生命支援術、超聲波檢查

轉到鄧肇堅醫院後,鍾展鴻方才如魚得水,成功推行多項變革,令急症室的效率逐步受同儕承認。

「以前cardiac arrest(心臟驟停),入到嚟(急症室)心臟停頓嗰啲呢,唔係喺急症室certify(而是送上病房,由病房醫生證明死亡)。I think it’s completely nonsense。」1991年,他與加拿大卑詩省的救護學院合作,將美國心臟協會制定的心臟停頓急救方法「高級心臟生命支援術」(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 ,簡稱ACLS)課程首次引入香港,並率先在急症室應用ACLS。「我ultimate話,我『搓』(施以心外壓急救)唔到呢,上面都『搓』唔到㗎喇,我哋certify咗,就送佢走,去公眾殮房。」

「我哋急症科係第一個將ACLS introduce嚟香港。Introduce出嚟之後,有其他醫生、specialty都未updated、仲成日話我哋唔啱。我話,大佬,你識唔識嘢㗎?」那是急症首次「超前」其他專科,醫院其他部門及後陸續跟隨ACLS的做法,急症室亦受認可宣告病者死亡。

如今急症室可以做超聲波檢查,同樣是鍾展鴻幾經辛苦爭取的成果。「初初全世界鬧你,話你冇鬼用,淨係識得收病人(入院)。但當你想做嘢嗰時,就威脅咗佢、踩到佢,你做埋佢啲嘢呢,佢就唔like。好似超聲波嗰陣,佢封晒我哋,唔俾我哋做超聲波。後尾我哋點搞?我咪請外國啲人嚟。佢唔想俾我哋做,我哋向總部、醫管局爭取。呢啲咁簡單嘅嘢,點解唔俾我哋做?你唔教,我咪搵外國人來教囉。」

鍾展鴻解釋,孕婦到急症室求醫,如果急症室可以用超聲波檢查,快速辨識胎兒的情況,令病人、醫院都減省麻煩,「好多時你用超聲波睇睇個BB有冇心跳,有心跳咪俾佢返屋企,冇心跳收入院囉。咁簡單點解唔俾我(急症室)哋做?個病人都開心啦,我掃一掃,話個BB仲生。點解唔俾我哋做,係要收入院先得㗎? 入院已經係unnecessary嘅procedure。」

鍾展鴻竭力為急症室爭取支援及認同,使急症室的地位得以提升。「我唔係話爭嘢做,我係為個patient,等個patient唔使做啲unnecessary嘅嘢。」何君健攝
鍾展鴻竭力為急症室爭取支援及認同,使急症室的地位得以提升。「我唔係話爭嘢做,我係為個patient,等個patient唔使做啲unnecessary嘅嘢。」何君健攝

1994年,鄧肇堅醫院在鍾展鴻的推動下成立香港首間急症室訓練中心,開始為本地醫護人員提供有系統的急症訓練,是為香港急症醫學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那時全港急症室的醫生、護士,甚至消防處救護車、聖約翰救護機構人員都會到鄧肇堅受訓,主要是心臟、兒科及創傷急救。

「而家醫管局成行成市都係training centres。第一個用simulation來train嘅呢,我就係pioneer。」鍾展鴻解釋,以前習醫是學徒制,學生跟著老師,觀摩老師如何一步步診治病人,而鄧肇堅的急症室訓練中心用「公仔」取代血肉之身的病人,並設有模擬心電圖等,讓醫學生接受模擬訓練,「Simulation係可以repeat又repeat,做到你熟為止,病人冇得你repeat又repeat。」

鄧肇堅醫院急症科訓練中心1994年成立,時任衞生福利司霍羅兆貞主持揭幕典禮。相中右一為鍾展鴻。鍾展鴻提供圖片
鄧肇堅醫院急症科訓練中心1994年成立,時任衞生福利司霍羅兆貞主持揭幕典禮。相中右一為鍾展鴻。鍾展鴻提供圖片

兩年後、1996年,香港急症科醫學院成立,翌年獲香港醫學專科學院納為成員,急症科正式成為香港第15個得到政府認可的醫學專科。鍾展鴻為急症科醫學院的創院主席。

鄧肇堅醫院及律敦治醫院於1998年進行管理合併,當時是鄧肇堅醫院行政總監的鍾展鴻轉職至新落成的北區醫院任急症室主管。北區醫院自開始運作的首日,急症室便提供24小時急症服務,開創先河。鍾展鴻在北區醫院服務至2010年,他退休前夕,獲時任北區醫院行政總監文志賢提名傑出員工獎,文志賢撰文指:「此創舉證明鍾醫生勇氣可嘉,高瞻遠矚,能夠早早洞悉區民對急症服務的需要。」

退下火線後,鍾展鴻繼續在社區層面推廣急救,現為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理事會主席,亦有在私營診所掛牌。

北區醫院1998年起投入運作,提供24小時急症服務。當年主管急症室的鍾展鴻(前排右四)被奉為「開國功臣」。鍾展鴻提供圖片
北區醫院1998年起投入運作,提供24小時急症服務。當年主管急症室的鍾展鴻(前排右四)被奉為「開國功臣」。鍾展鴻提供圖片
鍾展鴻(前排中)退休後繼續在社區層面推廣急救,現為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理事會主席。鍾展鴻提供圖片
鍾展鴻(前排中)退休後繼續在社區層面推廣急救,現為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理事會主席。鍾展鴻提供圖片

「急症室俾人夾喺中間」

如今急症室發展成熟,既能搶救傷病者,進行檢查、診治,亦能施以緊急手術,及至處方藥物,不再有事無事都將病人送上病房,可謂醫院的中流砥柱。然而,公營醫療體系飽和,即使急症室在前線把關,各個病房以至急症室都是人滿為患。提起公立醫院的情況,鍾展鴻一臉無奈,「始終係好難搞嘅嘢,我都諗唔到咩solution,除非(政府)放好多錢落去。但你揼得錢多,都係vicious cycle(惡性循環),呢度平靚正,咪多啲人入嚟,所以好難搞……(公營醫療體系問題)係有好complicated嘅factors,一係(病人)冇knowledge,一係(私營市場)冇service,一係(病人)冇錢。」

被問到公營醫療體系「爆煲」,鍾展鴻表明已不在其位,無意提出醫療政策建議。但他形容,急症室是「俾人夾喺中間」,「第一,你預防工作做得好、急救(教育)做得好,有打疫苗,如果乜都打晒,應該就少啲(急症室求診數字)。不過,而家都好多人未打(流感疫苗),肺炎針都唔係全民(接種),有啲係高風險先打,有好多嘢,如子宮頸癌、『生蛇』,而家都好多疫苗,但政府都未做到(全民接種)。當然錢係好大筆,我唔係話佢一定要做,但有改善空間。」

「第二,GOPD(普通科門診)而家個服務都係麻麻哋,啲人打電話都係好難打到。佢多數俾攞藥嗰啲個案預約晒。你如果突然傷風、咳、發燒,搵GOPD差唔多係打唔到(電話預約)嘅,除非夜診,間唔中會打到,呢個又係將個波交咗俾急症室。」

 「第三,trolley wait(於急症室等候上病房的病床),上面(病房)冇床嘅,(病人)頂住下面(急症室),我急症室要幫你睇埋個病房(的病人)啫。我睇病房,點得閒睇出面大堂啲病人?」

流感高峰期,急症室滿是求診病人。資料圖片
流感高峰期,急症室滿是求診病人。資料圖片

鍾展鴻提到,疏導醫院病人,首要預防病患及意外,例如推動疫苗接種、健康生活模式、戒煙酒,及至打擊超速駕駛、監督職安健等,消防處、勞工處、警務處等其他部門等都有責任。其次是有事發生時,要預防傷病者進一步受損(further damage),這就關乎市民的醫學知識。「你整親傷口,你會點做?」鍾展鴻慨嘆,時至今日,仍有人用火酒、碘酒洗傷口(應用生理鹽水),「搽完咪發炎、隻手爛晒,啲人個first aid knowledge都未得。」

目前急症室整體求診人次中,有逾六成屬第四類別「半緊急」及第五類別「非緊急」病人,最長等候時間超過4小時亦時有發生。鍾展鴻認為,如此情況不代表市民濫用急症室,而是反映市民的醫學知識未足夠,私營市場亦缺乏支援服務。

「譬如我肚痾,使乜去急症室吖。呢個就要medical knowledge水平全民慢慢提升,until the time佢知道唔係咁急,就唔會(去急症室)。當然,真係有心去濫用急症室嘅人肯定有,但以今時今日嘅社會,比較educated嘅都唔會abuse急症室。你就係去提升education level。」

鍾展鴻表示,聖約翰救護機構正推動免收費的中、小學急救課程,然而僅得小數學校願意參加,「個阻力就係話佢哋冇時間,而家啲學生太多嘢學,唔使錢俾佢都唔做、唔要。」何君健攝
鍾展鴻表示,聖約翰救護機構正推動免收費的中、小學急救課程,然而僅得小數學校願意參加,「個阻力就係話佢哋冇時間,而家啲學生太多嘢學,唔使錢俾佢都唔做、唔要。」何君健攝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