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局稱現屆政府爭分奪秒工作 發展河套區為國際級創科引擎

立法會一個小組委員會討論北部都會區創科發展規劃,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表示,為促進新質生產力,建設有利的創科環境,需要充足的土地,北都將會是創科工業用地的重要來源。因應財政預算案提出支持研發平台進駐河套區,並為河套生命健康初創企業提供孵化和加速計劃,當局正進行相關顧問研究,預計今年內完成。 工聯會梁子穎認為,河套的研究需時較長,相對來說,內地研究連同提出處理方案基本只需6個月。張曼莉表示,河套是國家戰略佈局的重要平台,現屆政府由上至下都馬不停蹄、爭分奪秒進行相關工作,包括研究河套用地可以發展成甚麼創科企業,從而成為國際級創科引擎。 選委界陳沛良關注,北都與現有科學園及數碼港如何分工及協調,令資源不會重疊。張曼莉說,本港將來的創科用地可以分為「南中北」格局,南面是數碼港,中部是科學園,以研發為主,北都因為有河套亦有新田科技城,有條件發展成為國際產學研平台,甚至發展至量產,處於價值鏈的高端位置,帶動深港兩地發展。 議員張欣宇問到,當局計劃將北都打造成智慧城市,會否將無人駕駛及不同建築規劃元素擺放在北都。張曼莉表示,北都會是集優質生活、文化創科於一身的地區,無論河套抑或新田,當局都期望可以作為示範走廊,亦是開闢政策的試驗場地。 民建聯何俊賢引述流浮山居民表示,擔心當地發展創科的過程會影響原有生態和產業結構。張曼莉強調,發展與創新兼而有之是重要的原則,北都發展綱領強調生態建設。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主任丘卓恒說,流浮山將來會發展為洪水橋的擴展區,如有鐵路站後,計劃建設為數碼科技樞紐,但會保留海鮮街及會有適當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