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角開槍案|警員武力惹爭議 江玉歡促增訂武力守則 心理學家倡設報案室指引掌握事主情緒|Yahoo

本月 15 日一名有精神病紀錄男子遭警察開槍射殺,家屬周日(22 日)前往灣仔警署請願。(無綫新聞直播截圖)
本月 15 日一名有精神病紀錄男子遭警察開槍射殺,家屬周日(22 日)前往灣仔警署請願。(無綫新聞直播截圖)

【Yahoo 新聞報道】北角上周日(15日)有警員開槍,一名患有思覺失調的 38 歲男子,懷疑襲擊其母及妻子,手持菜刀及剪刀企圖襲擊警員,最終被開槍制服,送院搶救後不治。家屬對此非常難過,並直言後悔報警。事件引發社會討論,有立法會議員認為,警方有必要制定一套應對精神上無行為能力人士的危機處理方法及使用武力的守則。不過,有前線警員及指揮官指,現時的警隊武力指引適用於所有人,並稱在案發時候,警員的首要任務是解除危機。有臨床心理學家則指出,當知道病人精神失常,要用什麼方式警示他,並要求他放下武器、服從指令,有很多考慮,而當現實環境及病人情緒已到達激化狀態,當下可做的選擇變得很少。臨床心理學家建議從源頭著手,訂立一套報案室指引,提示報案人當下如何處理,並掌握涉案的精神病患者的情緒狀態,讓前線警員有更妥善的人手安排和預備。

【相關報道】
北角開槍案|如何處理危機衝突?臨床心理學家籲收好家中利器 精神病患家屬善用社區資源

北角開槍案|精神健康諮詢委員籲警方加強訓練 接聽報案應多問精神狀況、病歷 助前線警預備

北角開槍案|蕭澤頤回應警方何時開槍:盡快避免任何人受傷或死亡

北角開槍案︱死者家屬抗議警方執法不當 遺孀:後悔報警 有其他方法可揀點解要一槍打死佢

北角開槍案︱警方非首次擊斃疑犯遭家屬控訴 09年「林寶案」頭部中槍身亡 遺孀杯葛死因聆訊抗議

北角開槍案︱精神科新症最長輪候近 2 年 醫生指診症時間僅數分鐘 憂走漏危險個案

江玉歡:有必要訂立應付 MIP 守則

北角開槍案發生之後,社會聚焦討論警方如何應對精神病患者,並提及警隊 2015 年針對精神上無行為能力人士(MIP)推出的措施。立法會議員江玉歡關注,警方是否使用合理武力,認為社會應理性討論應付 MIP 的手法和指引。她在社交平台指出:「若有 MIP 使用暴力,對其他人構成即時危險,使用武力制服他,令其他人安全,相信沒有人會不同意。但危險也有級別之分,處理 MIP 亦有其技巧,所以我認為一套應付涉及 MIP 的危機處理方法及使用武力的守則是有其必要。」

江玉歡認為,有必要為應付 MIP 訂立守則。(江玉歡 YouTube)
江玉歡認為,有必要為應付 MIP 訂立守則。(江玉歡 YouTube)

因應精神病患者而制定另一套武力指引,是否可行?兩名警務人員分別接受《Yahoo 新聞》訪問,表達前線警員處理案件的實際難度和立場。

警員佐級協會主席林志偉:
暴力行為危害他人生命,別無他選下用武

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林志偉表示,前線警員每日接觸多案件和不同人士,一向都有處理 MIP 的既定程序,亦熟悉對待精神病患人士要有耐性和愛心,要包容和專業。就今次北角開槍案,他強調,案件涉及嚴重暴力,而且家屬報案,所有警員要處理。他並指,當時在場的警員要在「電光火石」之間作出決定,「若其暴力行為會危害在場人士,包括警員的生命,在場警員別無他選要使用武力」,至於使用什麼程度的武力,是警員按現場環境判斷。

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林志偉(資料圖片)
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林志偉(資料圖片)

林志偉指出,警方使用武力的準則不會因人而異,不論涉案人是否有精神病患,抑或是一般人或長者,如果同樣手持致命武器,可能危害其他人的話,警員都會根據現場判斷使用武力。有關警隊的恆常訓練,他說 2015 年警方推出 MIP 新措施時有工作坊,所有警員都要參與,相關的指引可隨時在網上瀏覽,警隊亦會在訓練日重溫,認為現時的訓練足夠。

警方衝鋒隊主要職責是對緊急情況,包括 999 電話召喚,作出迅速回應,並迅速增派軍裝警務人員到場撲滅罪行。圖為警方衝鋒車。(香港警察 Facebook 圖片)
警方衝鋒隊主要職責是對緊急情況,包括 999 電話召喚,作出迅速回應,並迅速增派軍裝警務人員到場撲滅罪行。圖為警方衝鋒車。(香港警察 Facebook 圖片)

指揮官:
前線警倚賴報案資訊調配資源

一名不願具名的指揮官表示,現時的警隊武力指引適用於所有人,「無分 MIP 如何應對,正常人如何應對」,「坦白講,現場唔會分到佢係咪 MIP」,而警方到場的首要任務是解除危機。這名指揮官說,一般而言,若「999」電台接獲報案,知道疑犯手持武器、「具兇暴性」,便會立即調配衝鋒隊(EU)到場處理,他們會有更多裝備,例如盾牌、警棍等。

他認同前線人員依賴報案人提供的資訊,視乎報案人有沒有提供詳細消息,「如果報案人講得好簡單,例如『有個傻佬喺度大吵大鬧』,未必說得出實情,又或者那一刻是大吵大鬧,但可能那位精神錯亂人士已經情況嚴重,但無人給予更 update 的資訊給電台,電台就未必能合適調配資源,這是有可能發生」。他續說,報案人可能自己都感到混亂,而他們確實並非專業,未必知道有什麼消息需要透露,「999 operator 會問他們,但可能問的時候,報案人不為意那麼嚴重,輕描淡寫了,可能忽略了,溝通上便有落差,最終資源未必能夠貼合現場情況需要」。

臨床心理學家倡與醫院協作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心理學會副會長張傳義接受《Yahoo 新聞》訪問,他形容北角開槍案是悲劇,無人希望發生,是否要針對精神病患者設立特別的指引,他認為有很多方面的考量。張傳義指,當知道病人精神失常,要用什麼方式警示他,並要求他放下武器、服從指令,有很多考慮,尤其警員是否在到場前已經知道他的病歷。他認為,如果在報案時候,警方掌握到更多資料,能助前線警員知道要如何做,甚或警力安排可能會不同。他並提出,如果接收報案的時候,已知道涉案人的病歷,「係咪可以有更好嘅機制,可以同醫院有支援呢?有協作嘅過程?醫院會唔會有精神健康社康護士,可以支援當時狀態?當然牽涉好多資源安排,係一個挑戰。」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心理學會副會長張傳義(受訪者提供)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心理學會副會長張傳義(受訪者提供)

張傳義指出:「我們都要了解,病人係人,警員都係人;病人條命係命,警員條命都係命。」他分析到,當現實環境及病人情緒已到達激化狀態,當下可做的選擇,其實已變得很少。被問日常醫護人員如何控制精神病患者,令對方冷靜,張說有幾個層次,例如減慢語速、以平和語氣交談等,避免氣氛激化。不過,他指在醫院也有可能使用武力約束病人,包括施加約束、用綁帶,或幾個護士按著病人,形容適當的武力是無可避免,亦是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尤其是知道重症精神病患者,有些狀態,他們根本與現實脫鉤,所以在現實脫鉤狀態下,要病人聽得明你講咩,有實際操作上的困難」。

張傳義:
激化狀態下選擇少
警員或確切相信會受傷害

即使在醫院監管的環境下,也需要面對這類挑戰,當面對家庭衝突,甚至要報警的情況,又如何處理?張傳義說:「其實調番轉,嗰啲選擇,唔係推到咁極致嗰一步出現。去到嗰個位(衝突),大家情緒都高漲,可能到場警員確切相信對方會傷害佢,可能到現場嘅選擇未必有咁多。」他重申,如果退後幾步,在報案階段已經及早識別,掌握到精神病患者的狀態,報案室透過一系列問題收集資訊,並提示報案人及前線警員如何做,他相信能更妥善處理,亦是現階段需要改進的空間。

張傳義並列出一些給家屬的建議,包括要妥善儲存好家中利器,善用社區資源,例如醫管局 24 小時精神科熱線求助,並陪同家人覆診。(見另稿)他提醒家屬:「有啲人會覺得,我忍,去到最後一步我忍你唔到啦,我先至報警。但其實可以想像得到,作為家人都忍唔到,嗰個狀態已經相當激化」,他呼籲家屬日常多關心,有需要時及早運用社區資源和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