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暫緩|謝展寰成眾矢之的被追責 上司仍稱「盡心盡力」 回顧計劃爭議|Yahoo

垃圾徵費暫緩|謝展寰成眾矢之的被追責 上司仍稱「盡心盡力」 回顧計劃爭議|Yahoo (Photo by Vernon Yuen/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垃圾徵費暫緩|謝展寰成眾矢之的被追責 上司仍稱「盡心盡力」 回顧計劃爭議|Yahoo (Photo by Vernon Yuen/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Yahoo 新聞報道】垃圾徵費計劃引起民怨,政府最終宣布暫緩,而且並無訂立再開展計劃的日期,只表示會持續進行公眾宣傳教育,下年中再到立法會交代進度。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任內多次押後計劃都無法令徵費全面付諸實行,他會否需要問責下台成為傳媒焦點。回顧謝展寰推行垃圾徵費,他曾經在宣布押後計劃時,講明之後「一定唔會褪」,但事隔半年又以其他理由自圓其說;對於現時無法如期實現,他就強調是基於民情,稱既然大部份市民都反對 8 月 1 日如期實施,政府一定要認真聆聽民意。

卓永興指暫緩決定務實正確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周一(27 日)跟謝展寰一同到立法會交代後,卓永興即時被在場記者問到謝展寰需否下台或道歉。卓永興無正面回應有關提問,但就指今次垃圾徵費計劃的影響面屬於史無前例,「(謝展寰)局長推動政策上,喺不同階段都係盡心盡力」,形容之前兩次押後計劃都有充分理由,今次暫緩計劃亦是務實和正確,「我哋支持局長嘅工作同埋做法。」

當再有記者重覆追問謝展寰需否下台,卓永興都代為回答,重申「局長盡心盡力」是「毋庸置疑」,只是社會仍未有準備全面推行垃圾徵費,現時只能夠暫緩計劃,又指政策要因時制宜以回應社會需要。

記者多次追問謝展寰需否問責下台,卓永興都代為回答。
記者多次追問謝展寰需否問責下台,卓永興都代為回答。

供應商合約逾 11 億元 倉存仍有 1.7 億個「指定袋」

就著今次計劃,環保署在去年 8 月批出 9 份「指定袋」供應商合約,總值 11.49 億元。環保署回覆《Yahoo 新聞》,現時倉存約有共1.7億個不同大小的指定袋,生產成本約為 7,400 萬元。

環保署指,根據合約,並無硬性規定供應商每月生產多少膠袋,「我們會按現時的存貨量及未來指定袋的需求,繼續安排供應商製造指定袋」。署方並指,由於公屋住戶、已簽署《減廢回收約章》的私人住宅及屋苑,未來半年仍會收到指定袋,「政府對指定袋仍有需求。」

現時仍有 1.7 億個指定袋庫存。
現時仍有 1.7 億個指定袋庫存。

謝展寰技術官僚出身 曾言「一定唔會褪」

現年 66 歲的謝展寰,技術官僚出身,透過專長領域持續晉升。他早在 1985 年就加入當時的環境保護處,任職環境保護主任,到 1996 年獲晉升至環保署助理署長,專門負責空氣品質。謝一度被借調到前運輸及工務局擔任首席助理秘書長,其後在 2013 年再返回環保署擔任副署長。2017 年,他在林鄭月娥當屆政府獲擢升為環境局副局長,並在本屆政府「坐正」,成為環境及生態局局長。

垃圾徵費相關條例自從在 2021 年 8 月底在立法會通過後,已兩度押後。政府通過條例後制定「準備期」,原本將計劃的實施時間訂於 2023 年底。但在去年 7 月的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上,謝展寰指收到清潔服務等行業反映,年末年初有聖誕節、農曆新年等節慶,會產生大量垃圾,而且農曆新年期間有不少工友休假,人手緊絀,局方決定押後實施至今年 4 月 1 日。

謝展寰當時指,押後是困難決定,「但係我覺得,我個目標擺喺令到推行更加順利,所以最終我哋決定明年 4 月 1 號,一定唔會褪㗎喇,因為我哋會用一個刊憲嘅方式,附屬法例嘅形式定咗,以後一定唔會改㗎喇。」

去年 7 月,政府再就垃圾收費印製單張向市民宣傳,但最終都要主動將計劃實施日期押後。 (政府網站資料)
去年 7 月,政府再就垃圾收費印製單張向市民宣傳,但最終都要主動將計劃實施日期押後。 (政府網站資料)

今年初仍稱「百分百有信心」

到了今年 1 月 19 日,謝展寰再度宣布押後垃圾徵費生效日期到 8 月 1 日。他當時指,政府都希望計劃能夠愈快推行就愈好,但很多市民都不了解垃圾收費如何執行,「如果我們用的時間太短,可能唔係起到一個真正的解決作用」,「接下來的時候, 6、7 月的時間,可能學校有考試。 8 月的時候就剛剛是一個暑假的時候,我相信在那個時候推行,各方面來說都是一個十分好的時機」。

他並且說,這次押後不會單純是調整期限,政府會用新的方法,安排部門作實地展示並拍片示範,「我很相信我們的市民見到這些的時候,他們很快就會明白,亦都很快就會放心,知道是簡單易行的」,「百分百有信心順利推行」。

「先行先試」眾多實例引發不滿

4 月 1 日,原定的計劃全面生效日變成「先行先試」的開端,14 個公私營住宅樓宇、食肆、院舍、商場和政府大樓成為試點,率先推行垃圾收費,結果收集到不少批評,包括被質疑用指定袋包垃圾與環保政策背道而馳、食肆和院舍等經營成本大增、清潔工友擔心誤墮法網打算轉職等。

今次垃圾徵費暫緩,亦無從實現謝展寰昔日上司,環境局前局長黃錦星的願望。黃錦星在「先行先試」推行不久後表示,台灣和南韓多年前實施垃圾徵費時,回收配套都不及現時香港,呼籲社會應該迎難而上,不要因為短時間的不適應就倉卒決定,「如果錯失呢個良機,試問大家點樣對得住我哋嘅年青人?我哋畀咩信息年青人呢?」

有收集垃圾的拾荒者說,使用「指定袋」令他們成本大增。
有收集垃圾的拾荒者說,使用「指定袋」令他們成本大增。

曾指環保議題容易被人炒作甚至成「反政府」藉口

謝展寰過往亦有爭議言論。去年 7 月,謝展寰接受中聯辦控制報章《文匯報》專訪,指有環保團體過往無視法例約束,甚至令部份資金流向反中和「黑暴」組織,形容大家都很關心環保,但同時因環保的主觀性質,「怎樣追求都沒有盡頭,所以容易被人拿來炒作,甚至作為反政府的藉口」。謝展寰說,由政府建立的「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2022 年已經開始規定撥款申請者簽署維護國安聲明,如果有資助項目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可以在合適情況下「堅決採取終止項目及撤回資助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