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政府提交「先行先試」報告 不少居民認為「擾民」 清潔工憂誤墮法網 當局未提是否 8.1 實行|Yahoo

垃圾徵費|政府提交「先行先試」報告 不少居民認為「擾民」 清潔工憂誤墮法網 當局未提是否 8.1 實行|Yahoo
垃圾徵費|政府提交「先行先試」報告 不少居民認為「擾民」 清潔工憂誤墮法網 當局未提是否 8.1 實行|Yahoo

【Yahoo 新聞報道】政府推行垃圾徵費引來廣泛爭議,政府「先行先試」接近兩個月,環境及生態局向立法會提交報告。當局指出,不少居民反映認為垃圾收費「擾民」,亦有表示收費太貴,負擔很重。當局擔心法例生效後會增加四處亂抛垃圾的情況,尤其是在缺乏物業管理的「三無」大廈附近和舊區,會產生市容衞生的問題。政府早前已推遲垃圾徵費至 8 月 1 日實施,惟報告未有提及是否如期實行。立法會將會在下周一(27日)討論政策未來路向。

有清潔工稱會轉工

食肆院舍稱收費對經營成本構成壓力

環境及生態局及環境保護署,向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及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提交報告,匯報「先行先試」計劃的觀察和結果。當局指出,不少居民認為垃圾收費「擾民」。此外,當局發現,對於前線清潔工而言,大部分均表示因需要另外處理沒有用指定袋包妥的違規垃圾以致「工作量大增」以及「非常辛勞」,亦有表達擔心法例執行後會與居民產生糾紛甚至「誤墮法網」,更有個別工人表示會因此轉職。當局並指,食肆、商戶和院舍管理層則普遍表示垃圾收費會對經營成本構成壓力,亦建議改善大型指定袋的設計,方便使用和包裹垃圾。

市民覺得用指定袋包垃圾 與環保政策背道而馳

此外,當局指出,廚餘佔香港總體棄置廢物的三成,而廚餘回收成本高,現時整體的廚餘收集點的數量和覆蓋度仍不足。不少居民普遍認為需要一個便民的回收網絡,讓市民可以透過回收廚餘來減少棄置垃圾的費用。同時,報告指出,仍有不少市民不理解按袋收費對減廢的效用, 覺得要求每家每戶預購指定袋包妥垃圾才可丟棄垃圾會導致使用更多膠袋,「與減少使用塑膠的環保政策背道而馳」。

垃圾徵費本來定在 4 月 1 日實施,但因為社會各界對措施有不少討論及疑問,因此政府推遲至 8 月 1 日生效。為了分析社會實況和不同業界面對的困難,政府安排部分公屋、商業機構、食肆、院舍等參與「先行先試」計劃。

盧文端 4 月撰文批「亂象」

早在 4 月,中國僑聯副主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理事長盧文端在《明報》撰文時形容,垃圾徵費先行先試的這個「亂象」反映香港社會還沒準備好,建議重新考慮是否押後或完全停止。其後,特首李家超回應說,會總結「先行先試」數據,再作分析及部署,之後會向市民交代最終決定和做法是怎樣,又說政府會「小心行事」,聽取不同界別的意見。

李家超在本周二(21日)出席行政會議前再回應指,社會對於垃圾收費的看法,政府很認真考慮。他說,涉及 700 多萬市民的措施,雖然是在這屆政府上任前已制定成法律,但政府應該要考慮如何執行,政府會總結先行先試的經驗。

《大公報》民建聯公布民調 受訪者不支持實施

同日,中聯辦控制的報章《大公報》亦發表民調數據,有 31549 名市民回覆,當中超過九成不支持 8 月 1 日實施垃圾收費計劃。此外,民建聯今早(24日)亦發表民調結果,稱超過 6 成受訪者不支持政府實施垃圾收費,對於政府延期到 8 月 1 日實施垃圾收費,超過 3 成人認為需要再押後,超過 4 成人認為根本不應該實施。民建聯建議政府暫緩執行垃圾徵費計劃,又認為不應把「徵費」視為減廢的唯一或必然手段,避免跌入「只有徵費才是環保」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