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綠色和平斥名存實亡 政府拒絕以身作則不負責任

垃圾徵費|綠色和平斥名存實亡 政府拒絕以身作則不負責任(林俊源攝)
垃圾徵費|綠色和平斥名存實亡 政府拒絕以身作則不負責任(林俊源攝)

政府今日公布不會如期在8月1日實施垃圾徵費,環團綠色和平斥與無限期擱置無異,意味政府對整體減廢政策欠缺決心,促請政府部門如期實行垃圾徵費、以身作則帶領社會減廢,同時訂立明確的減廢目標,切勿採取拖字訣,無視廢物問題的急切性。

綠色和平表示政府拒絕由部門率先實行垃圾徵費,只側重推動市民回收,及以末端焚化處理廢物,做法並非務實且不負責任。綠色和平認為市民並非反對減廢原意,而是對政府花費數以年計時間也未能為政策做好準備而失去信心。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譚穎琳指出,是次公布的後續工作,聚焦向市民免費派發指定袋、增加回收配套,惟欠缺經濟誘因及實際減廢目標,與「先行先試計劃」或原先訂立的6個月適應期內的推廣措施並無分別,無疑是舊酒新瓶。綠色和平重申政府應盡快堵塞漏洞,落實生產者責任制,由源頭減輕整個社會處理廢物的負擔。

綠領行動則認為「垃圾圍城」問題嚴重,垃圾收費不設推行時間表等於無限期押後實施,令減廢政策「開倒車」,減低各界的減廢動力,最終恐令辛苦建立的減廢成果付諸流水。反之,政府應該把握好推行「先行先試」的黃金契機,從中汲取經驗改善執行細節,將垃圾收費的重點由「收費」轉為「推動減廢」;同時增加回收配套,令源頭減廢變成市民日常生活一部分。

綠領行動指即使暫緩8月1日推行垃圾收費,政府亦應拿出勇氣及遠見,按部就班,分階段實施垃圾收費,包括由政府和公營部門帶頭先行,再進一步延伸至不同界別,以至三無大廈、鄉郊等處境較複雜的地點。

另一方面,環保團體地球之友對政府暫緩措施,以及對政府不訂立具體實施日子亦表示極度失望。對於有意見擔心垃圾徵費為市民帶來經濟負擔,地球之友指往往忽視了一個現實,目前香港的廢物處置成本正是由所有納稅人承擔,而不是讓污染者承擔其公平份額,拖延垃圾徵費只會令社會承擔環境成本和經濟成本。

地球之友重申,垃圾徵費是推動減廢的「火車頭」,有助推動企業和公眾實踐源頭減廢,同時帶動資源回收和循環再用。地球之友指政府絕對不能怠慢,必須把握機會,分階段實施垃圾徵費試點,涵蓋大部分由政府管理的場所,例如政府辦公大樓、官立學校、公務員宿舍等。而參與的各部門和機構必須定期提交報告,詳細匯報執行時遇到的困難,以便政府改善執行細節。地球之友促政府訂立績效指標,在1年內將廢物量減少至少10%。

除政府管理的場所外,地球之友建議當局應鼓勵工商業界、民間機構、屋苑及私人埸所等參與分階段的垃圾徵費計劃。政府應提供誘因,例如為試行機構免費派發指定垃圾袋,並定期收集參與機構的數據和意見並作出改進。

另外,香港每日約有3,500噸廚餘被棄置到堆填區,其中不乏仍然可食用的剩餘食物。地球之友建議參考法國、比利時等國家的做法,立法禁止超市丟棄尚可食用的食物,並須捐贈予慈善機構。政府亦應加快擴大生產者責任計劃,以涵蓋包裝物料,讓污染者承擔廢物處理成本。

原文刊登於 AM730 https://www.am730.com.hk/本地/垃圾徵費-綠色和平斥名存實亡-政府拒絕以身作則不負責任/456199?utm_source=yahoorss&utm_medium=refer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