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手」售20萬 兩公院採用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十二項得獎發明之中,以由本港科技園公司復康機器人技術及理大教授合作研發的「希望之手」成績最好,勇奪至高榮譽大獎,該發明有望令七成中風病人回復部分手部活動能力。研發團隊透露,九月擬將「希望之手」推至歐洲市場,售價約二十多萬港元,並獲九龍醫院及黃大仙醫院購用。 另外,亦有兩所公立醫院有意洽購。 中風病人腦細胞受損後,大多影響上肢活動能力,「希望之手」能讀取中風病人手臂的肌肉訊號,令機械關節帶動病人的手掌張開,訓練病人學習腦部受損範圍附近或相對的腦細胞,操控身體。 負責研發的理大副教授湯啟宇指,七成中風病人最終能回復部分手部活動能力,「有病人更可如常翻開報紙閱讀」。 湯啟宇透露,九月或將「希望之手」推至歐洲市場,現時每對手售價二十多萬港元,「九龍醫院及黃大仙醫院已購買,還有兩所公立醫院有意洽購。」 不過,復康機器人技術行政總裁徐錦輝坦言,本港醫院大多遠離民居,對使用「希望之手」進行復康訓練的中風病人不方便,現時正構思如何降低售價,令其普及化,可於家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