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實時遙距平台 用手機做物理實驗
【星島日報報道】理工大學研發「實時遙距實驗平台」,學生即使安坐家中,也可通過網絡操作實驗室設備,進行不同物理實驗。首席研究員麥熾良稱,有關實驗平台目前有十所本港中學參與,日後希望擴大至全港中學,讓學生亦可通過手機版的平台,利用手機的傳感器,做簡單如噪音、磁場等相關實驗。 「實時遙距實驗平台」在一一年啟用,初時主要為物理系學生使用,一四年推廣至本地十所中學,在原有力學的實驗上加入光學、聲學、電、輻射等範疇的實驗。理工大學首席研究員麥熾良指,本地實驗室資源有限,加上實驗儀器價格高昂,平台可讓同學隨時隨地進行實驗,加強實驗教學;更可減低輻射等實驗的風險,未來希望可擴展至全港中學。 現時學生只需登入平台,就可以預約時間,實時操作實驗室設備,進行「光電效應」、「輻射的貫穿能力與射程」等六項與物理學相關的實驗。手機平台的實驗相對簡單,應用物理學系專任導師詹國龍稱,現時手機的傳感器先進,可以收集聲音、影像、光等數據,進行測試噪音、磁場、重力等實驗。他鼓勵學生日常生活多觀察,並隨時做實驗驗證其想法。例如學生可利用手機在乘搭升降機時計算體重的變化、在主題樂園玩機動遊戲時量度向心加速的物理現象等。 對於同學網上做實驗會否導致其缺少實際操作的經驗,麥熾良指平台着重學生觀察、分析數據和應用的能力,而非使用實驗室的技能,「好多時候,學生做三個小時的實驗,設置儀器已花兩小時,只餘一小時做實驗,有時甚至不知道做了些甚麼。」平台目前只涵蓋物理科的實驗,麥熾良希望平台日後擴展至其他科目,如生物、化學,甚至工程學,並推廣至全港中學。 另外,理大學生團隊亦設計一款手機應用程式「Sense +」,電子計算學系學生利用電腦視覺及人工智能技術,讓視障人士通過「一鍵」的簡易操作和聲控技術,辨識朋友身分、衣服顏色、金錢銀碼,以及搜索個人物品。用家只需拍攝前方事物,對手機說出相關指令,即可在不同功能中轉換。四年級生馬明宇指,參與測試的視障人士對該程式反應良好,如認人的功能有助開門前辨識來者身分;搜索物件的功能則有助定位掉在地上的物件。兩項新研發將在本周六「創新科技嘉年華」公開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