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研發新織物 製輕身X光防護衣

理大紡織及製衣學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忻浩忠及副教授費賓研發出新的X光防護衣,比傳統衣物輕兩成。

【星島日報報道】病人進行X光片拍攝時,技師都會穿上鉛橡膠製成的防護衣,但鉛是有毒金屬,一旦泄漏亦會有危險。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學系學者研發了一種新的紡織物料,以鎢代替鉛,混合聚氨酯製成新織物保護衣,不但較輕及耐用,防禦X光力亦更高,且無毒性及可循環再用。 醫護人員、操作海關行李掃描儀的職員,經常暴露於X光中,他們的防護衣物非常重要。理大紡織及製衣學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忻浩忠表示,日本福島地點震引致核電廠泄漏輻射,而鄰近本港區域亦有核電廠,令他們關注輻射下可如何保護自己。傳統保護衣以鉛及橡膠製成,因摺疊或令物料破裂,每次用完都須掛起保存。 理大紡織及製衣學系副教授費賓稱,現有防護衣技術已沿用多年,但仍有不足,若外層的塑膠老化或磨損,包裹着的鉛便有機會外泄;而且防護衣須每年檢查一次,以防有破損;鉛有毒性,難以回收重用及棄置,因鉛會污染水源及土壤。 團隊獲創新科技署撥款約一百四十萬元,花兩年時間,成功研發出一種新的高能量射線遮罩織物。他們評估過不同重金屬的密度及特性,發現鎢的密度比鉛高,兩者每立方厘米相差八點零二克,保護力更強。 鎖定用鎢後,團隊便着力製作鎢顆粒,費賓稱,現行技術可製成幼至頭髮的鎢絲,用於鎢絲燈泡,但新織物所需的鎢顆粒,比鎢絲小九成,直徑小至一微米以下。他們將鎢加熱七百至八百度,加工成鎢顆粒,此項新技術亦已申請專利。 他們將鎢及聚氨酯混合成複合物,成為新織物,再剪裁成防護衣。新的防護衣結合兩種材料的優勢,具彈性、可摺疊,重量輕逾兩成,由於鎢無毒性,過程毋須「特別處理」。費賓稱,「新織物較耐用,壽命可長達三年,只需三年一次檢測修補;亦可將內含的鎢分離,循環再用,製成新的保護衣。」 新織物除可製成防護衣,供病人、醫護人員、邊境口岸安檢職員穿上,免受X光輻射,亦可用於臨牀醫療設備等。現階段團隊將集中把研發成果商品化,跟公司洽談合作,如有合作夥伴,保護衣最快半年後便可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