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署延入樽機計劃 維持一樽一毫 增防盜功能不增機量

【on.cc東網專訊】「一樽一毫」的入樽機先導計劃至今已推行逾3年,現時全港有120部入樽機收集飲品膠樽,每個樽回贈1毫。環保署最新決定延長計劃,並於本月批出價值8,700多萬港元的新合約,但入樽機數量會維持120部,只是改由新承辦商營運入樽機,將會要求加速處理入樽流程、增加容量,亦需設防盜、防騙津貼等功能,預料每年可收集逾4,000萬個膠樽。

環保署分別於2021年及去年先後推出兩期入樽機先導計劃,以測試入樽機的應用情況及實際需求,另齊為準備未來落實膠樽生產者責任計劃而累積實行經驗。該署向東網表示,有見公眾反應正面,為繼續提供入樽機服務,決定延長多一期先導計劃,批出為期32個月、價值約8,783萬港元的第三期合約,相關合約屬三期中開支最高;惟新一期未有增加入樽機數量,回贈金額亦不變,維持每個1毫。

環保署解釋,回贈水平經考慮本地可回收物的市場價值、其他膠樽回收項目及可能引致欺詐行為的誘因等,亦會維持限制每個電子支付平台帳戶每天只得30個膠樽的回贈,以平衡使用方便程度及每次等待時間。該署亦提到,新承辦商須提供更佳的入樽機服務,包括提高入樽機處理速度、增加日常膠樽的收集、入樽機的維護和清潔頻率,以及縮短緊急維修的完成時間等。

對於過往有人被發現騙取入樽機回贈,環保署稱新入樽機備有多項辨識功能,包括條碼掃描、重量及形狀識別等,以核實接收的塑膠飲料容器。核實程序完成後,入樽機亦會確定容器已進入機內壓縮器並壓毀,才視作完成接收,並提供相應回贈。入樽機亦會設置物體運動感應功能,檢測膠樽在進入接收通道後是否有異常運動,防止有人取回膠樽騙回贈。此外,入樽機亦將安裝外部閉路電視,以阻嚇市民濫用之舉。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