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若蓮不認同操守指引限制教師社交平台言論空間

教育局日前公布《教育專業操守指引》,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不認同指引會限制教師在社交平台的言論,令言論自由空間收窄。 蔡若蓮在一個電台節目表示,香港是多元社會,發表批評的言論或不同意見並無問題,但教師不應在網上發表仇恨、詛咒、鼓吹違反社會秩序行為;又指社會上很多人留意老師,尤其學生會以老師為模仿對象。 被問到老師可否在課堂上與學生討論社會、政治議題,蔡若蓮回應,不論有沒有指引,老師最重要是考慮教學內容與課程目標是否相關,學生時間很寶貴,老師要思考想學生學甚麼、預期有何學習成果、教學過程是否恰當。 蔡若蓮又提到並非某些議題就一定不能講,教育局的課程範圍亦包括「六四事件」,最重要是培養學生明辨思維,如果老師教學「樣樣歪少少」,故意將不正確的信息放在一起,對學生心智發展會有好大影響。 至於一些正在發生的事件,蔡若蓮說,因為只掌握片面資料,社會意見紛紜,學生不能充分理解,容易造成偏見及以偏概全。她認為新的公社科針對過往通識科實踐時的扭曲情況作出改善,課程3大主題清晰,教材有送審確保質素,不是隨便用一張紙,或網上下載短片用於教學。 教育局副秘書長陳慕顏在同一節目表示,過去3年教育局處理超過500宗針對教師的投訴,當中179宗裁定不成立,而被取消註冊的20宗個案,大部分涉及刑事成份,數目並不多。她又指,教育局未來會舉辦簡介會,向學界解釋新的《操守指引》,亦會安排不同層級教學人員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