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天堂墮凡間 籲深度遊挽狂瀾

香港素來有「購物天堂」之美譽,吸引不少外地人訪港消費。
香港素來有「購物天堂」之美譽,吸引不少外地人訪港消費。

香港一直以來素有「購物天堂」之美譽,但新冠疫情後本港是否仍對內地及海外旅客具吸引力屬未知之數。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助理教授梁堯忠昨表示,隨着近年網上購物愈來愈普及,加上競爭對手例如澳門和新加坡推出類似的購物優惠,他擔憂本港「購物天堂」優勢變得蕩然無存。他建議港府應積極與本地團體合作發展文化深度遊,讓旅客體驗更多本港非物質文化,例如參觀天后廟、文武廟等廟宇;並提倡建立跨城市的旅遊,令本港可因扮演「中途站」角色而受惠。

梁舉例,最近一個曼谷旅遊節目的主持說,當地很多商場都改建成多元化的大型購物中心。在那些改建的購物中心裏,既有國際知名品牌的高級商業圈,亦劃分了一部分區域作為開放式市集讓不同的當地品牌以及小店售賣有特色商品。但反觀香港,雖然擁有很多商場,但裏面都是反反覆覆的商舖品牌,某程度上遊客只要去過一個商場就毋須去第二個,因為第一個和第二個可以找到的商舖幾乎是一樣。

盼成再來港誘因

梁建議港府應積極與本地團體合作發展文化深度遊。他指出,帶旅客參觀文武廟、觀音廟、北帝廟、天后廟等,旅客可以了解每間廟和每個神祇背後的故事、獨特的參拜方式和禮儀。他認為,發展文化深度遊亦可以給予曾來香港的旅客另一個再次來香港的誘因;港府除了推出鼓勵計劃以及提供財政援助,相關旅遊的部門亦都要積極統籌和推廣本地旅行團甚至地區團體推出的本地團,例如旅遊發展局可以安排一些知名歌星或演員參加地區團體推出的本地團,透過他們的社交網絡讓更多外國人知道香港特色的故事。

化身中途站受惠

他又指,香港未必有足夠的誘因鼓勵遊客逗留一段長時間。疫情期間,雖然本港興建和翻新了很多旅遊設施,例如山頂纜車,香港故宮博物館, 但始終香港因為地少,不可以像其他著名目的地一樣可以提供多元化的景點。他又建議,港府應積極與其他大灣區城市發展「多站式旅遊」,透過自身航空和鐵路交通上的優勢,香港應積極爭取成為大灣區旅遊的交通樞紐。無論旅客是以澳門,中山,廣州或者其他大灣區城市作為目的地,香港都可因扮演「中途站」的角色而受惠。

學者建議發展文化深度遊。
學者建議發展文化深度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