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房內的角落生物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林緯遜—願當愛滋病病患的樹窿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林緯遜醫生的診症房內,座位後的櫃上放了一排角落生物小玩偶。「這是貓貓、北極熊、企鵝、炸豬扒、炸蝦妹妹……」林緯遜如數家珍般介紹著他的心頭好。

一眾小巧可愛的角落生物中,林緯遜獨愛真身是河童但扮演著企鵝的綠企鵝和怕冷的北極熊-兩個對自己的身份有著質疑的角色。大概因工作中經常接觸到愛滋病病患和同性戀者,林醫生指它們的故事令他想起病人對自我身份的不安,「有些人看上去很剛強,實際卻是很柔弱,需要多點關心和愛才能幫助他們。」

dirty ward 走到電視熒幕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全港只有約四十位,林緯遜是其中之一。2003年沙士時,他是伊利沙伯醫院dirty ward的醫生,和同伴走在抗疫最前線。當年每天看著戰友中招倒下,今天回想,他卻自言當時只顧密密做,來不上擔心。但那段時光,的確是他行醫生涯中非常難忘的經歷。

時光苒荏,17年後,香港迎來第二場傳染疫症,林緯遜卻剛巧在肺炎爆發前夕離開工作了二十年公立醫院,跳進私人執業市場。他曾在傳媒訪問中表示離職時未能預知肺炎的出現,對無法在前線抗疫感到遺憾。

身位不同了,不再是在dirty ward內面對未知傳染病毒的前線醫生,林緯遜轉打公眾教育戰線。疫情最嚴峻時,他是電視上及各大媒體的常客,向公眾講解疫情資訊,教市民戴口罩、講述疫苗作用。「去年我做了差不多30個presentation,是入行以來最多的一年。」

最想消滅的傳染病:愛滋病

傳染病科不是最受醫生歡迎的專科,但林緯遜卻偏愛這科夠挑戰性、滿足感亦大。 有別於其他科,傳染病科不鎖定特定器官醫治,病毒亦會游走病人全身引起各種症狀。林緯遜形容傳染病科醫生就像偵探一般,要找出導致病人不適的源頭,只要對症下藥,病人就能很快康復,這亦正是林緯遜成功感的來源。而且病毒日新月異,即使做了二十年,林緯遜仍然會遇到從未見過的細菌病毒,「要查書或要看文獻才知道它們的名稱。」

眾多傳染病中,林緯遜特別關注愛滋病,房間一角亦貼了不少男男同性戀電影的劇照。記者問他最想消滅哪種傳染病,他毫不猶豫選擇愛滋病。愛滋病是人類歷史上致死人數最多的傳染病之一,治療時期亦非常長。作為醫生,林緯遜與不少病人建立深厚關係,亦聽他們的故事。他接觸的病人中,有些有童年受過傷害,有些質疑自己的性向,對自己的身份非常迷失。加上愛滋病病患多少亦會背負社會壓力,對身邊人的影響也非常大。社會未必能完全了解愛滋病病患所面對的困難,但至少在這個幾十呎的診症室內,除了有迷惘的企鵝和怕冷的北極熊,還有一位會聽愛滋病病人說話的醫生。

密切留意8杯水 Meditorial 動向!立即CLS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