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稱過去本港有器官捐贈全部移植到本港病人身上

本港與內地正探討建立恆常器官移植互助機制,醫管局舉辦講座介紹本港器官移植最新情況。 威爾斯醫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李錦滔在講座後表示,過去幾年香港的遺體器官捐贈數字令人失望,每次有器官捐贈出來,全部都是移植到本港病人身上,反問為何有機會送到其他地方進行移植。 對於衞生署指本港的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網站,最近的取消登記數字有不尋常情況,李錦滔說,見到相關系統被人不正當擾亂感到非常傷心,可能會影響市民簽署器官捐贈的意欲。他強調本港器官捐贈有很大自主性,若市民有意捐贈器官,醫護界非常樂見,但如果市民經過考慮後想退出捐贈,自主權亦很大,醫護人員會尊重。 李錦滔說,本港需要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非常多,例如腎衰竭病人超過2200人,但整體器官捐贈數字並不理想,過去幾年遺體腎藏捐贈每年只有40至50個,肝臟捐贈只有約20個。他指出,器官捐贈是不問種族、年齡、性別、職業、社會地位,歐美國家亦有跨市、跨州,甚至跨國的器官移植互助機制。 瑪麗醫院肝臟移植中心教授陳智仁說,內地與香港器官移植輪候名冊的病人資料,絕對是獨立運作,香港的病人資料不會傳送到內地;若日後香港與內地建立器官移植互助機制後,內地有器宮捐贈出來但沒有合適病人時,內地當局就會通知香港,香港醫護人員就可決定相關器宮是否適合移植給香港病人。 他表示,內地的器官捐贈系統很完善,由於地大物博,進行捐贈和移植手術醫院未必是同一間,需要由中央系統分配,香港則相對簡單,由醫管局統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