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3年度公營房屋落成量僅1.48萬 柯創盛斥離譜

柯創盛建議撥出更多「私樓地」來興建資助房屋。資料圖片

【星島日報報道】本港對公營房屋需求持續,申請宗數逼近28萬宗,平均輪候時間逾5年。但據房委會資料顯示,未來的公營房屋建屋量將會持續下跌,其中2022/23年度更跌至最低,只得1.48萬個單位,落後於《長遠房屋策略》平均每年2.8萬個單位的目標。立法會議員柯創盛認為這個供應量屬「離譜」,建議當局在短時間內撥出更多「私樓地」來興建資助房屋。 《長遠房屋策略》訂定未來10年、即2018/19年至2027/28年度總房屋供應目標為46萬個單位,其中公營房屋佔28萬,即平均每年2.8萬個單位的目標。據最新資料顯示,2018/19年度預計建屋量為2.71萬個伙,公屋或綠置居單位有2.05萬個,以及6,600個資助出售單位。但未來四年建屋量將持續下趺,直至2022/23年度,公營房屋只有1.48萬個,包括1.3萬個是公屋及綠置居單位數量,而資助出售單位只有1500個,是未來5年內數量最少的一年,距離公營房屋一年興建2.8萬個的目標只達52.8%。 身兼房委會委員的立法會議員柯創盛表示公營房屋供應出現年度波動本屬正常,但一個年度的供應量跌至只有目標的一半就是「離譜」。2022/23年度的供應「斷層」預示輪候公屋時間又要拖長,輪候冊人士要繼續捱貴租。 柯創盛要求,當局在短時間內撥出更多「私樓地」來興建資助房屋,並透過預售樓花盡可能彌補2022/23年的供應缺口。與此同時,亦要推出短期紓緩措施,包括為輪候冊公屋超過3年的申請者提供租金津貼、主動提供臨時用地協助社會機構興建過渡性房屋,以及容許未補價的居屋可以透過社福機構等「中介」出租給基層市民等。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