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同學會】時事多面睇:初中中史應否必修?

image

今年年初,初中中國歷史科擬成獨立必修科的議題再被炒熱。當時,教育局要求以中西史合併或綜合課程模式進行教授的中學,須逐步改以「接近獨立中史科」的方式上課。而此議題經大眾爭議多時後,終在近日特首林鄭月娥發表的首份施政報告中得出結案。施政報告中提到,教育局將會於2018至19學年落實讓中國歷史成為初中的獨立必修科。教育局近日就初中中國歷史一科的修訂進行第二階段的咨詢,是次的修訂主要會簡化了中國歷朝興衰的內容,並加入更多香港史和近代史的元素。而在是次的【5**同學會】中,筆者將於本篇向各位簡述中史成初中必修科的潛在影響,讓大家對此議題有更深入的了解。

初中必修中史的潛在影響

提高學生廣泛歷史文化知識

首先,讓中史成為初中必修科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學童的廣泛歷史文化知識。在中史成為初中必修科前,並不是所有學校的初中生都會接觸到中國歷史。部分學校或以中西史合併的方式教授歷史,而更多的則是到高中才開設獨立的中國歷史選修科。因此,若初中必修中史的話,學生便能從小培養對歷史的興趣,了解更多有關中國的歷史事件、發展進程及中華文化等,從而提高其文化素養。

加深學生對國家認知,提升國民身份認同

其次,初中必修中史亦在某程度上有助加深學生對國家的認知,提升其國民身份認同。無可否認,修讀中國歷史科絕對能讓學生了解更多有關國家的歷史發展及重要事件,令他們對國家的認知加深。而在學生透過中史科加深對國家認識的過程中,他們或會因逐點累積的認識而對國家產生歸屬感,從而提升其國民身份認同。

增加修讀科目,加重學生負擔

然而,中史成初中必修科變相增加了學生的修讀科目,無疑會加重了其負擔。中學生修讀的科目數量本來就不少,特別是初中時期,學生還未進行選科,需要涉獵不同領域的科目,包括文、理、商科。在中史成初中必修科後,學生修讀的科目又再增加,無疑會加重了他們的學業負擔,使其難以應付學業所帶來的龐大工作量及壓力。

引起社會疑慮,擔心學生「被洗腦」

除此之外,讓中史成為初中必修科亦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疑慮,擔心學生在學習此科的內容時,出現「被洗腦」的情況。由於特首林鄭月娥曾提到學童應在幼兒階段就開始培養「我是中國人」的概念,杜絕其萌生及接收「港獨」的思想;因此,社會擔心在初中必修的中史科課程內容中,部分對中國形象有負面影響的爭議事件未必會收編於其中,反之,內容可能會出現偏頗,只著眼於中國的成就,被質疑是改頭換面的國民教育科,難以讓學生了解全面的歷史。

了解爭議事件或引致學生對國家反感

最後,初中必修中史在讓學生了解爭議事件的同時,或會引致其對國家出現反感的情緒。由於中國歷史涉及很多至今仍存有爭議的事件,例如六四事件及文化大革命等,中國在當中所採取的態度及行動至今亦為人所詬病;若這些事件被收編進授課的內容中,同學或會自己進行批判性思考,對國家以往的決定及行為感到反感,從而減低其對國家的認同及歸屬感。

相關概念

洗腦(Brainwashing):指透過系統性方法,有意圖地向別人灌輸思想,來符合操縱者的意願的一連串手法與過程。

時事追蹤

【教育要聞】中史課綱未列「六七暴動」 楊潤雄:持開放態度

中史不提六七暴動 教局指教學有自主性

==============================
如果有任何通識問題,立即click入去問問,5星星狀元會盡快幫你解答:
https://askls.tumblr.com/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