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專題|熱血球迷冀大球場重建成港版溫布萊 盼保留2萬座位增辦盛事能力

香港大球場最快下半年重建,6月6日的足球世界盃外圍賽可能是大球場最後一場港隊正式比賽。一對父子球迷在此見證過港隊於東亞運奪冠傳奇,其父廖禮昌最喜歡開波前球迷沿馬路到球場的熱鬧氣氛。父子皆形容大球場稱得上是香港足球的殿堂,冀重建後維持約2萬個座位,成為港版「溫布萊球場」,主辦重要決賽,並可增添舉辦盛事能力。記者︰曾偉龍

下屆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勢移師有5萬座位的啟德體育園,原計劃於今年下半年重建的香港大球場將舉辦的大型比賽所餘無幾,後晚港足代表隊迎戰伊朗的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很有可能是這座香港足球聖殿的最後一場大型正式賽事。

香港大球場幾乎是香港足球的代名詞,盛載著幾代球迷的成長回憶。球迷廖嘉然(阿然)2004年跟隨父親到大球場觀看傑志對紐卡素的慈善賽,最終傑志於十二碼中僅負,令他對香港足球刮目相看,翌年第二度踏足大球賽觀看傑志憑十二碼擊敗祖雲達斯,更令他熱血沸騰,成為傑志「忠粉」,開展他20年支持香港足球之旅。

說到大球場,不少人都會提起2009年東亞運足球賽,港隊在決賽憑十二碼擊敗日本,在主場球迷面前捧起冠軍獎盃。阿然回憶起當日情景仍心情激動,「我哋都有能力贏到一次」,除了場上球員的拼勁和看台上的忘情吶喊,一場球賽可以凝聚整個社會,「新聞會講,電視台都有轉播……更加係社會對比賽有前所未見嘅正面關注,以前係冇。」

阿然的父親廖禮昌自七十年代已是老牌球隊精工的擁躉,由重建前的政府大球場到1994年落成後的香港大球場一直支持港隊,並將見證再次重建。廖父說2009年東亞運是大球場最難忘的回憶,另一場就是同年南華打入亞洲足協盃四強,在大球場惜敗戰而回,與決賽僅一步之遙,「約埋朋友睇,不斷吶喊,想衝出亞洲,但最終都知道實力有差距。」

廖父又獨愛大球場的氛圍,球迷經加路連山道或東院道馬路抵達球場,球迷身穿紅色港隊球衣,將馬路染成紅河,球迷沿途一起唱歌或談論球賽,意外地營造熾熱的球賽氣氛,「條路又窄,冇乜地方做到呢個人流,一齊嗌,好開心。」

今天的香港大球場啟用30年後再重建。阿然承認大球場設施老舊,需要更新餐廳、更衣室和後備席等,減少座位騰出空間無可厚非,但現時港隊入場球迷已達1.2萬至1.3萬人,政府建議重建大球場座位只有9,000個,一旦啟德體育場館場作其他用途,港隊比賽須遷至大球場或6,000座位的旺角場,很多球迷便無法入場,窒礙足球發展。他又希望,球場重建後盡量不要加入跑道,因會拉遠球場與看台,「連冧巴都睇唔到,可以唔好加(跑道)就唔好加。」

 

廖父的眼中,大球場是不應就此被啟德體育園取代的,因為大球場在香港球員和球迷心目中有足球殿堂地位,見證香港足球重要時刻,意義重大,建議日後將香港的重要賽事決賽定於大球場進行,「學界決賽都可以擺喺度」,成為港版「溫布萊球場」。阿然亦指,政府銳意發展盛事經濟,令香港要有兩個2萬座位或以上的球場,「申辦大型比賽搞分組賽都要有兩個球場」,而球場的功能不只舉辦球賽,舉例國家金牌運動員、國家太空人訪港也會在大球場舉辦活動,亦會舉辦大型文藝活動,故若有兩個中型或以上規模的球場,更有利舉辦盛事。

6月6日港足將挑戰伊朗,阿然說,雖然港隊已無望出線,但今年10月國際賽檔只會有友賽,估計今場將是港隊最後一場在大球場的比賽,希望港人入場「坐爆」大球場。

原文刊登於 AM730 https://www.am730.com.hk/本地/am專題-熱血球迷冀大球場重建成港版溫布萊-盼保留2萬座位增辦盛事能力/458355?utm_source=yahoorss&utm_medium=refer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