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署兩大計 維園研挖地下城 港九建隧道行路過維港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步行過海非天方夜譚?土木工程拓展署將研究興建維港過海行人隧道,參考上海外灘觀光隧道,設零售設施增添活力,初部認為工程上可行,最大困難是選定隧道出入口地點。署方同時研究十二個市區地下城選址的可行性,該署總土力工程師吳國材透露,維園面積達十九公頃,如建三至四層多元化地下城,樓面面積達五、六十公頃,規模儼如「小市鎮」,成事機會較大,有望十年後陸續完工。 記者:曾偉龍 土木工程拓展署將針對發展地下空間作全港性研究,屆時會考慮興建維港過海行人隧道的可行性。土木工程拓展署總土力工程師吳國材承認,揀選過海行人隧道的兩岸出入口,將是項目的首要難處,其二是隧道內需設零售設施,增添活力,當局亦會參考上海外灘觀光隧道,設特別主題吸引遊人,「不能太悶,否則只是一條很長的隧道,最怕無人行,錢花了,卻沒有構思的效果。」 數年前,曾有建築學者建議以行人過海隧道連接西九和中環海濱,長度約一公里,兩段隧道分別由尖沙嘴至灣仔,以及西九至中環,貫通尖沙嘴鐘樓、金紫荊廣場、中環國金大廈和文化區等景點,但計畫最終未能落實。 出入口選址最棘手 吳國材表示,有關研究展開後會詳細翻查過去文件,深信過海行人隧道在工程上問題不大,但需要解決前人遇到的限制,才可成功。 增加土地多管齊下,政府已着手部署開展地下空間研究,吳國材指,在先導研究十二個選址中,維園地下城「成事」的機會較大,「維園十九公頃大,打個折都十三、四公頃,如果有三、四層(樓面面積)就有差不多六十公頃。」他稱,研究中的維園地下城規模有如「小市鎮發展」,除有商業外,亦將提供文娛康樂、餐飲和停車場等多元化設施。按初步時間表,這個維園超大型地下商城最快可於明年底至後年中,開展勘探及詳細設計,二○一九年中動工,首階段工程可望在十年內完成,整個地下城料於十五年後面世。 由於土地需求逼切,該署率先挑選十二個位於尖沙嘴西、銅鑼灣、跑馬地及金鐘╱灣仔四個策略性地區的選址作先導研究。吳國材解釋,十二選址位於市區「靚地」,建造地下城的認受性較高,財務上亦較有利可圖,有條件先導先行,期望當中有五至六個能於明年底判定在技術和成本效益可行性,推進至詳細研究。 須考慮地面交通負荷 另一方面,當局同時進行全港性地下空間研究,於明年底在四十個選址中挑選十五個選址,作下一步詳細研究,屆時一併檢討十二個先導選址遇上的問題。研究檢視可行性亦會因應地質和人流需要,考慮地下空間的樓面面積。 地下建城殊不簡單,吳國材表示,雖然工程技術已趨成熟,經營和管理卻是最大難題,首先土地業權和管理權必須釐清,訂明政府和不同持份者需負責管理維修的地段,營運模式亦不可屬單一商場,需有食肆和文娛等配套,例如日本地下城曾舉辦藝術雕塑展;連接性亦是一大問題,如維園地底增建數十公頃的空間,地面交通配套肯定不勝負荷,政府或需考慮建地下行人道連接,至較遠的位置才接駁回地面。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