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寨小學有人未遺忘 城外人分享衝進去回憶:細細個入去做暑期工|Yahoo

九龍城寨小學仍有人未遺忘 城外人分享回憶:細細個入去做暑期工|Yahoo
九龍城寨小學仍有人未遺忘 城外人分享回憶:細細個入去做暑期工|Yahoo

記者:鄭美姿

攝影記者:Nasha Chan

【Yahoo 新聞報道】

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甫開頭,引用了文學作品《圍城》饒富深意的這句話:「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這是電影的佈局,但放眼真實的九龍城寨,曾經留在裏面生活的人雖然很多,惟真正夠膽自外面「衝進去」的人似乎很少。我曾訪問過不少幼時居住「老虎岩」一帶的長者,每談起城寨,他們都搖頭擺手:「好危險㗎,阿媽唔畀入去㗎。」

至於阿平,他的父母大概是那個年代的少數。他們竟然讓仔女「衝進去」,造就了兒子一段劉姥姥入大觀園的城寨回憶。今年五十幾歲的阿平,長一頭天然卷髮,好像一齣會行走的粵語殘片,腦海記得無數消失了的城巿畫面,包括七十年代的九龍城寨。「我伯娘在城寨開塑膠廠啤玩具,我小學四年級開始,直到中一暑假,每年都入城寨幫伯娘做暑期工。」

他笑言,橫頭磡跟九龍城寨屬同一級數,「一個好污糟、一個更污糟;一度見到人食白粉,一度見到人賣白粉。」九龍城寨四四方方,四面環街,阿平所認識的城寨,只限於東頭村道入口那一塊版圖,「橫頭磡穿過摩士公園,去到美東邨過馬路,就是東頭村道。」在東頭村道的城寨入口,有一條很窄的巷子叫「光明街」,「光明街是我入寨的必經之路。」

九龍寨城公園設置了復刻當年城寨全貌的金屬模型,阿平到現在都還認得一些出入口和不同場所的大概位置。
九龍寨城公園設置了復刻當年城寨全貌的金屬模型,阿平到現在都還認得一些出入口和不同場所的大概位置。
九龍城寨當年四通八達,光明街是其中一條可以進入城寨內部的街道。(圖:維基百科)(點擊圖片可放大)
九龍城寨當年四通八達,光明街是其中一條可以進入城寨內部的街道。(圖:維基百科)(點擊圖片可放大)

黑暗裏的光明街

不過是八、九歲的細路,但阿平當年已覺得這個街名夠諷刺;在最暗黑的地方,卻屹立着一條光明街。他每次都跟着家姐在城寨轉轉轉,變魔術一樣就去到伯娘的工廠。「好得意㗎,城寨的大廈幾乎全部互通。行樓梯去伯娘間廠,條樓梯又會通到去隔離大廈的 Lobby,瓹(音捐)來瓹去,四通八達。」

根據現今寨城公園展覽牆上的一幅手畫地圖,城寨裏所有工廠原來都集中在光明街一段。阿平對此印象極深,「對城寨的第一感覺不是污糟,而是噪音,啤機聲好嘈好嘈,從不間斷,我一定要掩住耳仔。」伯娘的塑膠廠設在樓下專門啤玩具,他返暑期工則在樓上負責「搣水口」,「啤膠公仔、膠槍等,要把槍殻、零件自膠模中撕出來,就叫搣水口。」

城寨的電線和水喉出了名「駁來駁去」,阿平最記得一個暑期工下來,總會發生四、五次「燒電線」事件,「一聽到有人大嗌燒電線呀,我們就立刻走火警,全部人跑去東頭村道那個入口位迴避。」至於究竟燒電線是如何燒、是如何撲滅,阿平其實從未見過。

當日阿平跟記者也去了九龍城區內一些唐樓拍照。雖然唐樓殘舊,但相信不會如阿平所言,當年城寨內的樓宇會「燒電線」。
當日阿平跟記者也去了九龍城區內一些唐樓拍照。雖然唐樓殘舊,但相信不會如阿平所言,當年城寨內的樓宇會「燒電線」。
除了工廠外,城寨也吸引了很多從中國大陸南下,但因為跨境後資格未獲認可的牙醫執業。(香港電台《鏗鏘集》〈城寨〉截圖)
除了工廠外,城寨也吸引了很多從中國大陸南下,但因為跨境後資格未獲認可的牙醫執業。(香港電台《鏗鏘集》〈城寨〉截圖)
九龍城寨內部設有不同種類工廠,包括小型織布廠、塑膠廠、食品製造廠等。(香港電台《鏗鏘集》〈城寨〉截圖)
九龍城寨內部設有不同種類工廠,包括小型織布廠、塑膠廠、食品製造廠等。(香港電台《鏗鏘集》〈城寨〉截圖)

誰會入讀城寨的學校

看罷電影,阿平一段遺忘了好幾十年的回憶,忽然又湧上心頭。他記起了城寨裏有一家小學,叫做「城寨坊眾學校」,學生穿白恤衫藍短褲。當年父親特別安排其兄長轉校,由外面「衝進去」城寨念小學。「那間學校是當年大陸來港的愛國份子成立,老師在大陸教書,來港後沒教師牌。」阿平形容父親是個「超級愛國份子」,覺得城寨學校的男生比外面學校的更乖更單純,「我爸覺得本地學校多飛仔,城寨男仔品格仲好,個個飛到光頭仔咁。」

他說,當年有一批住橫頭磡、東頭村的學生,會走入城寨的學校念書;不過他哥哥只念了一年,就被媽媽橫手「拯救」出來。「學校愛國思想一流,但學術水平不行,哥哥又要考升中試,媽媽怕他炒車,便把他救出來轉校。」阿平說,當年的愛國份子純粹愛國,不是政治行頭,「他們做好多關顧嘢,好 pure,好欣賞佢哋。」

在城寨公園展覽的地圖上,沒有此校的紀錄和標示,但從城寨一些舊照片中,卻看到某大廈的外牆上,漆上了「城寨坊眾學校」字樣。網上亦有資料顯示,該校於 1979 年結業,有老師幾年來追討遣散費未果。

城寨坊眾學校(pekongwo @ YouTube 截圖)
城寨坊眾學校(pekongwo @ YouTube 截圖)
翻查資料,九龍城寨當年亦設幼稚園,其中一間是中華傳道會開設的「恩光學校」。(香港電台《鏗鏘集》〈城寨〉截圖)
翻查資料,九龍城寨當年亦設幼稚園,其中一間是中華傳道會開設的「恩光學校」。(香港電台《鏗鏘集》〈城寨〉截圖)
當年阿平會入城寨返學,做暑期工。當日的大迷宮,現在只剩下公園和一些殘破的舊城遺跡。
當年阿平會入城寨返學,做暑期工。當日的大迷宮,現在只剩下公園和一些殘破的舊城遺跡。

肥老闆的歡樂餅家

還有一些細碎的關於那個圍城的記憶,嗅到的聽到的和看到的,至今仍然烙印心裏,例如歡樂餅家那陣豐腴而甜膩的香氣,「未行到去餅家,而聞到一陣好甜好甜的味道,是牛油味,加上椰子味,好膩好膩。老闆是個大肥佬,有時穿背心,有時赤膊,半躺在帆布椅上。」餅家並非座落光明街,而是阿平記憶中一個最「乾淨」的入口處,「經常在那裏買雞仔餅。」

除了香氣,還有城寨的滴水聲。「一走入城寨的巷仔,就有滴水,滴到一頭一臉。」他形容滴水沿着頭頂的電線滴下來,也是唯一他覺得電影未夠傳神的小瑕疵,「電影中電線層層糾纏,現實多了一樣,就是電線上總勾着很多垃圾、爛布,滴水就是沿著這些東西滴下來,好污糟。」

城寨裡面的基建雜亂。阿平回憶,小巷上的電線總會勾着好多垃圾,路過不時會撞正滴水,「好污糟」。(香港電台《鏗鏘集》〈城寨〉截圖)
城寨裡面的基建雜亂。阿平回憶,小巷上的電線總會勾着好多垃圾,路過不時會撞正滴水,「好污糟」。(香港電台《鏗鏘集》〈城寨〉截圖)
城寨內部沒有妥善的排污系統,住客會隨便將排洩物倒在明渠,造成衞生問題。(香港電台《鏗鏘集》〈城寨〉截圖)
城寨內部沒有妥善的排污系統,住客會隨便將排洩物倒在明渠,造成衞生問題。(香港電台《鏗鏘集》〈城寨〉截圖)

說起聲音,阿平記得的還有城寨人的口音,「大家都是講本地話,七幾年香港有好多新移民,所以口音都係歪歪地,但由於人人講嘢都唔正,所以那時候不會用口音去論斷你是本地人還是新移民。」

最後一個畫面是城寨裏形形式式的人,「記得有妓女站在門口的畫面,穿衣並不暴露,也是有點年紀的。」還有大隻佬皮膚上的紋身,「紋身不如現在的咁靚,好唔 organized,一撻撻咁。」還有白色的粉末和黑色的腿,「見到男人在樓梯走下來,把小包白粉暫且塞入口中,看見很多道友的腿是黑色的。」

阿平在城寨伯娘的啤膠廠裏,度過了四年的暑假。1979 年伯娘的工廠從城寨遷往惠州,他從此亦再沒踏足城寨,告別了那條最黑暗又最光明的街道回憶。

阿平 1979 年之後,就再沒有踏足過城寨。10 多年後,這個傳奇舊城面臨清拆,如今感受到的,已經是遊人到處遊覽的光明景象。
阿平 1979 年之後,就再沒有踏足過城寨。10 多年後,這個傳奇舊城面臨清拆,如今感受到的,已經是遊人到處遊覽的光明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