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學院研發新技術 治療難辨梭菌成功率達九成

【Now新聞台】中大醫學院成功研發新技術,提升腸道微生物移植成效,治療難辨梭菌感染成功率高達九成,患者生存中位數亦提升一倍,技術已經供給醫管局治療病人。

周女士數年前感染腸道細菌難辨梭菌,服用八次抗生素療程都無效,病情越來越嚴重。

患者周女士:「大便出血,每日腹瀉十多次,腹瀉到整缸都是血,真的動不了,腳軟。教授就說要糞便移植。早上入醫院進行,晚上五、六時就沒有大便出血,即時停止了,很奇妙。」

周女士使用的技術,是中大醫學院最新成功研發的腸道微生物移植方式,首先過濾、萃取健康人士捐贈的糞便,再溶解變成溶液,用胃鏡、大腸鏡的方式注射到患者的腸道,重建腸道微生態,治療成功率高達九成,患者生存中位數亦由2.1年提升至4.7年,比傳統、復發率達三成半的抗生素治療更有效。中大醫學院裘槎醫學科學教授黃秀娟:「病人的腸道很『肉酸』,就好像森林大火,如果利用抗生素治療,其實就像森林燒完之後的情況,但用微生物移植就另一件事,見到可以重建整個腸道微生態,令到病人微生態健康復發率都會大大減低。」

這項技術十月已應用在威爾斯親王醫院。醫管局正訓練不同聯網的腸胃科醫生熟習技術,未來會擴展至所有聯網。而中大醫學院期望技術可以減低患者住院次數及時間。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醫管局病床每日約一萬元成本一張床。有研究顯示,我們用FMT(腸道微生物移植)方法醫治復發性難辨梭菌的病人,可以縮短住院14日,即是只是住院可節省14萬,所以整體是一個高成本效益的方法。」

陳家亮期望未來將有關技術推展至大灣區,令香港成為腸道微生態創新醫療產業的亞太區龍頭。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