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講師 / 電台主持 / 寫作人 亞然「重回舊地」但回不去消失的世代?

亞然大學修讀政治,但指讓他再選擇的話,他會改讀其他科目。
亞然大學修讀政治,但指讓他再選擇的話,他會改讀其他科目。

特約記者:冼麗婷

攝影:謝榮耀

【Yahoo 新聞報道】

無論如何,記着 2023 年這樣的生活。

走到山上,位於偏僻大埔郊區的香港教育大學,想起臨海山城。青年寫作人亞然(關仲然),在這個有點隱世的山上教自己的學術本業 — 政治。也在這個山上,他告訴記者,如果可以再揀一次,不會選修政治。

幽靜的地方,簡單的說話,平淡的語氣,包着的不是沸騰,是無 。

如果可以再揀一次?這是好比天方夜譚的故事開首,迷人的,是在不真實的格局抒發真實感情。放在下個月三十歲的亞然身上,倘若他自覺在香港的生涯規劃此路不通,值得令人擔心的,是一個地方,多於一個人。

情緒是真實的,事情要好深的解讀。人生,最壞的品味叫後悔,他說並不後悔。

亞然可以很主動,從高中開始自己的文化學術生涯規劃,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幾星期前,正式得到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政治及國際關係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是研究台灣政黨與社會運動的關係,研究期間,旅居英國、德國及台灣。目前,他是香港教育大學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講師,每年續約,踏入第三學年;也為《明報》「星期日生活」寫專欄,並且是商台直播節目「晴朗早晨全餐」主持之一。

亞然現時是商台《晴朗早晨全餐》主持之一。
亞然現時是商台《晴朗早晨全餐》主持之一。

高中時候投稿《明報》刊登了,至大學二年級開始在那裏有固定專欄。今年二月,他到台北為剛出版的結集《重回舊地》宣傳,與《孤獨課》、《醒來的世界》組成香港三部曲,幾乎所有推薦他新書的香港文化人,都已身不在香港。他攻讀博士學位,目的之一是希望在大眾傳媒表達得有深度一點,好看就夠。他有認同的政治理念,但沒參政使命,支持按《基本法》爭取普選,聲稱愛港愛國,若把自己放在 2019 年,自覺保守得很。

本來,過着有輸入有輸出的知性生活, 看書寫書教書,有自己想法及立場,抗拒政治媚俗文化。此刻,他心裏就是感覺不 settle(安定)。在一條巨大規矩之下,人反而不懂怎樣生活。

亞然的「香港三部曲」:《孤獨課》、《醒來的世界》、《重回舊地》。
亞然的「香港三部曲」:《孤獨課》、《醒來的世界》、《重回舊地》。

自由價值的轉變,如心變,沒有樣子的,看不到的,但感受到,令人不安。看他寫的文化政治隨筆,不會亂來,最諷刺是,有些說話,看得出沒有寫出來,有些東西,能看見於消失裏,「你自動會這樣做,任何一個人都會這樣做,我們這一行,包括媒體也好,學術也好,任何一個人也是這樣。」這就是他心結所在,想再揀一次的原因。

外表冷漠,討論某些問題,會撩起他的情緒。生命的轉變,有時是自己揀的,包括髮型。因為天生髮質柔軟,他幾年前開始燙一頭蓬鬆鬈髮,亂中有序。如果頭髮呈現點哲理,生活也應該可以把持了。不能說想說的,或者,不能講盡想講的,就先把日子好好過下去。

亞然的蓬鬆鬈髮,由幾年前開始燙起。
亞然的蓬鬆鬈髮,由幾年前開始燙起。

「我一直做,找自己覺得安全的方法,講不違背良心、不會坐監的說話,自己找那個位。」

「你有沒有講過違背良心說話?」記者問。

「沒有。(大家都笑)還未需要,但是無癮的。這種狀態,當然我也不需要在這年紀、這時間做到好 settle 的事,但好坦白講,我做的工作,也是好不 settle ,好 short term 的。」

教書、寫稿、做電台節目,是他喜歡的工作,偏偏不能讓他達安穩之境。因為,用政治良知去衡量現實環境,人心不好過。以評論政治、研究政治為工作旳人,要 suffer,會感到不開心,他認為非常可以理解。他能做的,是沒有悲觀到甚麼都不做, 「我現在不是做保安去了,我在校園工作,我仍然寫作,只不過,這不是一個令人高興的狀態。」

亞然說,雖然他還可以評論時政,還可以寫作,但談不上處於令人高興的狀態。
亞然說,雖然他還可以評論時政,還可以寫作,但談不上處於令人高興的狀態。

在香港過日子,不在香港過日子,他都可以。有些人甚至可以同時選擇兩種方式,唯一沒能選擇的是「跟從前一樣」這個選項。三十歲以前,亞然努力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追求政治知識,熱愛文字表達,他十多年的成績表,其實很不錯了。可是,他剛好在 2019 年社會激變之後回港,理想未開始已經結束。

如果十年前知道香港活今天如此,他說不會選修政治,或許會揀經濟,自覺是個很有執行能力的人。「但不是說,揀另一樣東西,我會好高興、好快樂、會大展鴻圖,不是這意思,只是,現在明知此路不通。」想再揀一次,不等於後悔,內心凌亂似乎沒有搞好,其實,誰又能搞得好?「我同自己講,好似有點不值得,有此覺悟,或對或錯,總之,我沒可能告訴你,我好 okay、覺得現在前面一片光明。」

在他的結集和這次的訪問裏,重溫了好多人的名字,看到從前的人和事,所觸動的,是那個時代。陳冠中《盛世》是亞然看的第一本小說,那時他中五。入大學前,讀周保松的《相遇》,刺激了他的政治味蕾,後來,在中大博群書節認識了牛津出版社總編輯林道群,在微博 follow 及私訊他,結果,林先生讓他享受返工看新書(校對新書)幾個絕世好暑假。剛入大學,他電郵馬家輝,主動要求在他的電台節目做嘉賓,之後不時去城大旁聽他的文化課。看書是探索過程,真正影響亞然,是能夠和這些人交往的機會及自由時代。當然,還有其他文化知識人,包括他提過的呂大樂、馬嶽等等。

「你現在還看得見有這類人出現嗎?」他問記者。亞然原就是想做這一類型的人。

「沒有。」消失的原因不只一種,而消失的,不是人,或許,是一個時代。

亞然曾經有跟很多人交流的機會。這些機會,在這個時代,還剩下多少?
亞然曾經有跟很多人交流的機會。這些機會,在這個時代,還剩下多少?

(亞然著作《重回舊地》|見山書店、獵人書店、森記書店有售)

【冼麗婷昔日專訪文章】

昔日和黃大班馬世民 教年輕人記住 fortitude 剛毅心法闖新路

【有一種堅持】徐立之科學的堅持與放手:堅持,是需要智慧的

【有一種堅持】美國專訪白先勇 孤獨的寫作才是真實

【資深人物訪問記者 冼麗婷】

在 slasher 新世代,冼麗婷是香港記者 / 作家 / 人物寫作導師 / home baker。咀嚼人要時間,寫字要時間,等天然酵母開心要時間,用百分之二百真誠,等待深刻的味道,這是她做人、造麵包的樂趣。

在 Patreon 建立專頁「WriteHouse寫字為家 冼麗婷」一年,因為會員支持,讓她能繼續訪問、看書。讀張愛玲、馬奎斯、米蘭昆德拉寫世情;見人寫人,聲演說人,憑文學的直覺與多年新聞人的訓練和價值觀,無論時代怎變,堅持寫真實故事。

WriteHouse 不變,天下人字裏相逢。見字,如家。

訂閱 Patreon 專頁「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冼麗婷,畢業於香港樹仁大學新聞系;其後於香港大學修讀比較文學學士及碩士;著有《見字如見人》。

冼麗婷
冼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