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長河】從傳教士畫作看清代盛世



後世經常說清代的「康雍乾」為盛世。西方史學家更稱這段時期為 "High Qing" ,即清朝高峰時期,認為是繁華和成功的時代。清朝從康熙到雍正、乾隆中期,出現經濟繁榮局面,國力鼎盛,史學家指,時間介乎1684年至1799年,西方就沒有以皇帝在位做準則,按年份來定則為1683至1839年。這段時期,人民生活改善,國家財富積累,國防力量相對強大,在政經文化方面都處於上升狀態。
我們對於這段盛世有深刻了解,除了文字,還有一大批宮廷畫。當中有很多都出自西方手筆-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他在一生大半待在中國,歷康雍乾三朝,計約有50多年。他最初以傳教士的身份來中國,但在當時朝廷壓制基督宗教,郎世寧只能以藝術家及宮廷畫家身份進宮。雍正時期曾協助圓明園的規劃設計。

儘管郎世寧本人始終不曾忘記傳教,但禁教政策下,凡有企圖傳教舉止都會被禁,使得他終生未能實現傳教的願望,因此在中國,多稱他為宮廷畫家。當然,他的一生,除了影響中國繪畫發展,為中國美術史留下不可忽視一筆,更為後世帶來大量描繪宮廷帝王生活及慶典畫作,了解清代繁盛。

其中一套代表作品,是乾隆時期的《平定西域戰圖》圖冊,清軍平定西域准葛爾部達瓦齊和維吾爾部大小和卓木叛亂的戰爭進程,兩場戰役大大穩定政局,為了紀念勝利,乾隆命郎世寧創作,並將它們送到法國製作銅版畫,銅版完成後即印製200張銅版畫送回國內,然後再印製,將較珍貴的200份戰圖大多被乾隆皇帝賞賜給王公大臣。畫作除了顯示軍力強盛,也顯示當朝的驚人財力:

乾隆為了以戰事自譽,親自撰寫《十全武功記》,載有十場在位時重要戰事,後世稱為「十全武功」。除了自我誇耀,他也倚仗強大國力,以天朝自居,將琉球、朝鮮、越南、緬甸等國視為藩屬國。諭令宮廷畫家創作五幅反映各國使臣恭賀清王朝新春之喜的作品《萬國來朝圖》,郎世寧是主要畫家之一,參與繪畫的張為邦張廷彥兩父子更是郎世寧的學生:

事實上,乾隆本身雅好藝術,郎世寧比康熙雍正時期更受重用,曾多次陪同乾隆出巡,出席各種重大場合,所以比起康雍時期,創作更多具歷史價值的藝術品。當中他的《乾隆大閱圖》繪畫了乾隆於1739年於京郊南苑舉行閱兵式時的情景,反映乾隆時期國力昌盛:

乾隆期間,清朝疆域達1310萬餘平方公里,他以十全武功自譽,但多宗戰事也令國庫日益損耗。中後期也寵信重臣和珅,放任貪污。加上人口擴張與發展過度,埋下嘉道中衰種子:人口暴增,農村土地兼併嚴重,農民失去土地。到了乾隆晚期到嘉慶時期民變陸續爆發。繼位的嘉慶帝未能解決弊端,清朝就開始走向衰退了。

郎世寧宮廷畫作種類甚多,被晚清康有為譽為最早開創中西合璧繪畫技法的畫家。最近香港城市大學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即日起至八月二十五日,於城市大學合辦郎世寧畫展,亦有粵語導賞,詳情可登入相關網頁:
http://www.cityu.edu.hk/langshining/intro.shtml
相關新聞 【歷史長河】乾隆為何74歲都要下江南?
Bastillepost 巴士的報 Facebook 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