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丨孩子使用電子媒體應設限?教育心理學家:短影片或削弱孩子專注力

育兒丨孩子使用電子媒體應設限?教育心理學家:短影片或削弱孩子專注力
育兒丨孩子使用電子媒體應設限?教育心理學家:短影片或削弱孩子專注力

在日常生活中,手提電話和平板電腦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電子媒體有機會影響幼兒發展,甚至造成沉迷成癮、盲目跟風,進而影響學習能力。家長面對這些問題時該如何監管內容及使用時間?我們邀請了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鄭光言先生(Vergo)來分享專業意見以及提供小貼士。

Vergo坦言:「部份教育類的電子遊戲可以促進幼兒的認知發展,幼兒可以學習英語、數學,同時建立其他認知概念。某些遊戲則可以促進幼兒解難、視覺空間、動作協調等能力的發展。 觀看電子媒體例如:卡通片、動畫、生活化短片能快速了解社會生態,甚至學習正面的社交情緒回應。 使用者可以更輕易與他人聯繫、分享生活點滴。

部份教育遊戲可以促進幼兒的認知發展。
部份教育遊戲可以促進幼兒的認知發展。

Vergo補充:「電子媒體的大流行使得資訊更加容易被瀏覽。以前人們必須去尋找報紙、書籍等傳統媒體才能獲取資訊。現在電子媒體方便多了,更提供了不同的媒體內容,如影片、音樂和圖像等。透過搜尋引擎,用家無論年齡都可以在網絡上輕鬆地找到相關資料。」

Vergo分析:「由於電子媒體的普及,幼兒很容易會接觸到相關的材料,如果不多加監督,很容易變成過度依賴甚或沉迷。機不離手或者忍受不到沒有電子產品的生活更有可能與成癮問題扯上關係。不但如此, 現在很多電子平台都透過大數據演算法和推薦不同內容給使用者。幼兒使用過程中,可能會被推薦一些內容不當的短片,或者一些植入式廣告等。不適當的內容對年幼的兒童發展會產生負面影響。由於電子媒體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幼兒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使用和觀看媒體內容。這增加了家長對於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時監管的難度。總括而言,不當的使用及不足夠的引導下使用過多的電子產品和觀看太多電子媒體,對幼兒的身心健康會產生負面影響。」

幼兒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使用和觀看媒體內容,增加了對於內容的監管和管控的困難。
幼兒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使用和觀看媒體內容,增加了對於內容的監管和管控的困難。

Vergo引用衛生署學生健康服務的指引:「根據不同年齡層,在使用電子媒體時應控制時間。2至5 歲的孩子每天觀看電視或使用電腦、平板電腦或智能電話等的累積時間,應限制在一小時以內。」他續說:「家長應避免將電子產品當作安撫幼兒的工具,『電子奶嘴』不但失去了用電子產品的真正作用,更會令孩子增長使用電子產品時間,進而削弱家長的管教權力。電子奶嘴也會降低幼兒去發掘其他興趣的動機。所以,建議家長避免幼兒吵嚷的時候奉上電子奶嘴;就算真的要讓幼兒使用,也應將使用時間分段,例如每次約15至30分鐘。」

Vergo建議:「家長可以先對幼兒觀看的電視節目、短片、電影和遊戲進行內容篩選。確保自己對於內容有足夠的認識及敏銳度,以便判斷及選擇適合的內容給幼兒觀看。家長也應抽時間指導及陪伴幼兒觀看電子媒體。而且,在觀看過程中,家長其實可以和幼兒一起討論內容,觀察幼兒的情緒變化或喜好的情節。」

Vergo提議:「在幼兒使用電子媒體之前,家長可以設立一些行為約章,例如使用時間或者獎勵條件。透過協約內的條件和相應後果,能夠讓幼兒明白他們的觀看及使用行為會有相應的好與壞結果。家長應該向幼兒傳達使用電子媒體不是任意妄為的行為,而是有一定的規範存在。在制定行為約章時,可以涉及電子媒體的時間限制和使用方式。例如,可以約定如果幼兒不聽話或有意或無意違規使用電子媒體,可能會減少一起外出玩耍的機會。這樣的約定可以與幼兒一起制定並執行,並認知他們的行為會帶來後果。」

現今的電子媒體多樣化,發展趨勢迅速,近期Youtub短影片, Instagram Reels和TikTok等都有很多短視頻,有些點擊率更過千萬。對此,Vergo指出:「相比於過去閱讀書籍、報紙或觀看新聞的方式,短影片的觀看模式更講求吸引觀眾眼球,手法難免會較嘩眾取寵,也可能牽涉一些踩界的內容。就算是一些認真題材的短影片,提供的內容資訊只會較表面,讓觀眾難以進行深度的了解和激發批判性思考。此外,由於這些短影片平台的特性是引人注目、快節奏,觀眾在觀看完一個短影片後,平台會自動跳轉到下一個影片。這對於小朋友學習自控的難度增加了。由於缺乏明確的停頓空間,難以意識到時間的流逝,也忽略了休息的重要性。對於電子產品掌控權大減弱。」根據Vergo的臨床觀察他認為:「短影片依靠短內容來維持觀眾的專注度。然而,這對小孩子的專注能力可能產生負面影響。他們難免習慣了每隔約30秒就轉換注意力的模式,這可能使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難以訓練自己長時間保持專注。這種處理資訊的模式可能會在生活或課堂上帶來挑戰。」

短影片以短內容來維持觀眾的專注度,但若孩子習慣了每隔約30秒就轉換注意力的模式,可能會令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難以長時間保持專注。
短影片以短內容來維持觀眾的專注度,但若孩子習慣了每隔約30秒就轉換注意力的模式,可能會令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難以長時間保持專注。

針對近日短影片平台出現跟風挑戰的影片,Vergo表達:「某些內容可能具有潛在的危險性,例如一些任務挑戰、整蠱活動等;對於幼兒來說是不適宜觀看的。家長確實有責任監督孩子的網絡使用、設定家庭規則或在搜尋引擎設定家長監控模式。如果無法使用搜尋引擎或平台的限制功能,家長應抽出時間引導孩子正確的使用習慣,確保他們能從電子產品和電子媒體中得益。」

Vergo說明:「現代的家長大多都很寵愛自己的孩子,很多時會誤解自由發展的概念。教育心理學家經常提醒家長「自由」和「自主」的區別。家長可能希望給予孩子很多自由,讓他們自己做決定。然而,自主則是讓孩子在一定的框架內學會自己做出一些決定,而當中的框架和規範其實就是成人去劃分的。如果沒有了這些框架和規範而產生的自由,很容易就會變成放縱。而過度放任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可能導致他們任意觀看內容、模仿短影片行為等問題。家長要「以孩子為本」教育,留意孩子的本質和特性,選擇適合他們的教育資源和挑戰;理解他們的需求並提供相應的支援引導,促使他們健康成長。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因為孩子上學辛勞,就盲目遷就他們,變成以『被孩子牽著走』。」

1. 使用一些軟體下載孩子喜愛的影片,並將其存放在硬碟或平板電腦中,以減少在平台和搜尋引擎上隨意觀看內容的情況。

2. 在瀏覽器中將某些網站的網址加入書籤,或創建一個影片合輯,以方便選擇合適的內容。

3. 如果孩子希望使用社交媒體,建議共同管理一個帳戶,並使用共通密碼。這樣可以更好地掌握孩子在社交媒體上的活動並保持溝通。

孩子缺乏判斷能力,因此家長在其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家長應該保持高度敏感的觀察和察覺力,留意孩子是否沉迷於電子媒體。此外,家長應以身作則,成為良好的榜樣。將孩子的發展和成長放在核心位置,提供適當的支持和指導,並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價值觀和判斷力。這樣,才能營造一個健康和負責任的電子媒體使用環境。

協康會一級教育心理學家鄭光言先生
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鄭光言先生

鄭服務主流及特殊幼稚園,主要為幼兒老師及家長提供專業諮詢服務。他也為自閉症青年提供生涯輔導和就業支援、就自閉症進行倡議工作。除此,鄭SIR也為不同大專院校擔任客席講師。

更多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