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癱,同冷氣有關?

長時間吹冷氣,除了易得俗稱「冷氣病」的空調綜合症,亦可能誘發面癱。
長時間吹冷氣,除了易得俗稱「冷氣病」的空調綜合症,亦可能誘發面癱。

撰文: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觀塘區)註冊中醫師楊國橋

連日高溫,相信大家最離不開的就是「歎冷氣」。適時降溫可換得一時涼快,避免中暑,但長時間吹冷氣亦容易導致打噴嚏、咽喉不適、咳嗽、精神疲倦、頭暈、頭痛、肌肉痠痛及乏力等身體不適症狀,即俗稱「冷氣病」的空調綜合症;嚴重者更可能「面癱」。

面癱和「歎冷氣」有何關係?當人們在炎夏天氣衣著單薄、經常身處冷氣環境,在體溫驟降下,身體受寒氣刺激,久而久之便會出現冷氣病症狀。再加上都市人容易精神緊張、睡眠不足、過度勞累等,令身體處於虛弱狀態,假若再讓冷風直吹面部,便會容易引致面部經絡氣血運行不暢,增加面癱發病風險。

面癱屬於中醫學中「口僻」、「口歪」、「吊線風」等範疇,主要表現包括額紋、鼻唇溝變淺,眼瞼不能完全閉合、口角歪斜,無法皺眉、鼓腮等,不同證型亦伴隨各種其它症狀。

「風寒外襲」者容易惡寒發熱、頭痛、鼻塞、流清涕、全身關節痛;「濕熱困阻」者惡寒或輕或重、發熱不明顯,身體有痠重感、疲倦、胸悶,大便黏溏。至於虛證者,「陽氣不足」則面色淡白、神疲、畏寒,易出汗氣促,稍活動時更甚;「氣血虧損」則面色萎黃、毛髮皮膚乾枯、疲倦嗜睡、心悸多夢,手足易麻痹。

中醫治療以「辨證論治」為原則,針對個別致病原因作相應處理。例如風熱外襲型面癱,常用有疏風散熱作用的銀翹散;同樣是面癱,若辨證屬氣血虧損,則會選用有補益作用的補中益氣湯。

除中藥外,治療面癱也常配合針灸治療。原理是通過刺激特定穴位,令經絡中運行不暢的氣血恢復暢順,即是「活血行氣」。若經絡中有寒、濕等邪氣積聚,透過針刺可達到「袪寒化濕」之效;一些穴位如足三里等具有補益作用,配合適當的針刺手法刺激,可使身體運行更多氣血,對抗外邪,即是「扶正袪邪」。

曾有臨床研究顯示,針灸治療配合內服中藥比單純接受針灸療效更高。該研究把80名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人,實驗組採用針灸及中藥治療,對照組則只採用針灸治療,結果顯示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7.5%,而對照組則為77.5%。

臨床上,夏季會有較多面癱病人。他們最常見是睡醒便發病,當中大部分病人長時間生活作息不定、睡眠不足、飲食不節,或加上患有慢性病,導致身體虛弱。

臨床研究顯示,針灸配合內服中藥治療面癱,效果比單純針灸明顯。
臨床研究顯示,針灸配合內服中藥治療面癱,效果比單純針灸明顯。

個案分享:

57歲吳先生因家事影響睡眠,半夜易醒及早醒。某日傍晚,他跑步後回家未有即時更衣,便立即開冷氣,不知不覺睡著了。翌日醒來赫然發現左邊嘴角流口水,左眼簾不能閉合,左耳後痛,於是立即往急症室求醫,並排除了中風可能。惟一星期後症狀持續,吳先生經朋友介紹向中醫求診,接受一星期兩次針灸治療,配合調整情緒及生活作息時間,一個月後面部功能基本恢復如初。至於病程較重的患者,恢復時間普遍超過兩個月,甚或半年以上。

若不幸患上面癱,平日應注意保暖防寒,可用熱毛巾濕敷患側顏面,或搓熱雙手,在臉上輕輕按摩,亦可定時進行閉眼、抬眉等功能訓練。

常言道,預防勝於治療。面癱主因是身體虛弱,最佳預防方法就是強身健體,每天適量運動,規律生活,睡眠充足;不要讓風扇或冷氣直接吹面部,開冷氣後要注意保暖,冷氣溫度不宜過低。若發現身體不適,應及早求醫,避免病情加重。

18區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中醫診所)是由醫院管理局、非政府機構和本地設有中醫學位課程的大學以三方協作模式營運。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觀塘區)設立於2006年,在區內為市民提供政府資助中醫門診服務(內科、針灸及骨傷推拿)、非政府資助中醫門診服務(天灸、普通門診及專家門診等)。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觀塘區)。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觀塘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