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碟邊齋」 「算死草」只夾3成飯錢

【晴報專訊】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不少網民指,身邊總會有個「算到盡」的極品朋友,除了貪小便宜,更有人因為本身食齋,與朋友同枱食飯只肯付三成飯錢!社工指,年輕人若誤解人與人的關係是建立在利益或金錢上,將影響工作及人際關係。 「算死草」的朋友一個都嫌多。有網民因看不過眼好友行徑,在討論區爆料指,一年多前其女性好友計劃開店做老闆,建議三名朋友每人夾一萬元租舖,但她竟要求收逾萬元人工「睇舖」,事主感不當而退出。早前她不想繼續經營該店,提出將經營權轉給事主,惟頂手費索價十多萬,即時被事主拒絕。 稱婚宴非全素 付三百元人情 帖文引起不少網民討論,有網民指,曾與茹素的朋友外出吃飯,「佢話得百分之三十嘅餸係素食,所以只會畀百分之三十嘅飯錢」,連出席友人的婚宴,也會以菜單並非全素為由,只付三百元人情。 另有網民指,有朋友對任何與人攤分的車費、飯錢等都會走數,「有時話得一百蚊紙,冇散紙」;另有網民稱,一班朋友同枱吃飯,其中一人負責找數,但因他貪小便宜,每次向朋友收多五至六元,帖文形容,「有次我攞番啲單去計,先知如果得我同佢兩個食飯,收多二十至三十蚊不等」,因此再見不是朋友。 社會風氣 重視個人利益 八十後黃先生表示,中學時與同學吃飯,其中一人經常自動將飯錢「齊頭」計算,「例如食咗二十五蚊,佢就畀二十蚊」。八十後蕭小姐亦指,讀大學時曾有朋友向同宿舍的同學借米煮飯,結果被追數,「佢借咗一杯米,對方竟將一包米嘅價錢除開幾份,要佢畀番幾蚊。」 循道衛理觀塘社會服務處助理總幹事蔣志恒表示,現時的社會氣氛較重視個人利益,部分人誤以為人與人的關係是建立在利益或金錢上,所以變得自我中心、怕吃虧、斤斤計較,「佢哋唔會覺得自己有問題」。 他續指,錯誤的觀念久而久之會影響社交關係,容易被人孤立之餘,對職場發展亦有影響,「例如與同事、客戶之間都要講求合作,但這類人好難獲得信任,或者會選擇獨處工作,或者唔工作。」 獨生子女多 不懂與人分享 時代變遷,樹仁大學輔導暨研究中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盧敏翀表示,本港不少獨生子女備受寵愛,可能因缺乏群體生活,造成缺乏同理心,不會設身處地考慮別人的感受,亦不懂與人分享,「例如覺得請人吃飯,自己會好吃虧。」 她又指,近五至六年相關的求助個案有所增加,曾有個案是小學生不願意請朋友吃糖,也不想跟同學玩耍,「事主覺得點解我要同佢玩?粒糖係我嘅,點解要請其他人食?」因此,她認為老師、家長及朋輩見到這種情況,可從中提點,如有需要應尋求輔導,及早糾正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