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的「黑面舞者」!黑臉琵鷺成為城市化的犧牲品|當這地球沒有牠
濕地的黑面舞者!為城市化而犧牲的物種-黑臉琵鷺
香港雖然地少人多,在自然資源方面卻是得天獨厚,每年冬季,我們都可以看見超過六萬隻候鳥來港過冬,其中最有名的候鳥可謂黑臉琵鷺。這種大型水鳥嘴部長而呈匙狀,加上獨特的黑臉標記,令牠們成為米埔自然保育區最具標誌性的風景線,欣賞牠們的優雅姿態同時,大家不要忘記黑臉琵鷺是全球瀕危物種類別之一,數目珍稀,絕對需要大家的保護和關注。
黑臉琵鷺來由
黑面琵鷺現時只分布於東亞及東南亞地區,於中國大陸、澳門、香港、台灣、日本、越南、泰國等地越冬,2020年迄今,當中台灣為世界最大度冬區,佔全世界數量約六成,根據香港觀鳥會統籌的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2020,今年的黑臉琵鷺數量是有紀錄以來最多,達4,864隻,較去年上升9%,然而,在香港棲息的黑臉琵鷺數量卻顯著下降,今年在后海灣(包括香港及深圳)錄得361隻,相較2010年錄得462隻,減少22%,按年下跌1.4%,顯示后海灣濕地生境的質素正在惡化,香港的黑面琵鷺保育路依然不易走。
Yahoo利用AR「擴增實景」,只要點擊以下按鈕,就可以利用手機仿如親歷其境,了解黑臉琵鷺的覓食情況!
黑臉琵鷺冷知識
「黑臉舞者」之美稱:為何黑臉琵鷺擁有一個如此特別的名字?除了因為牠們天生黑面外,原來是因為牠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因此有琵鷺之稱;亦因其姿態優雅,又有「黑面天使」和「黑面舞者」的雅稱。
獨特「拍拖」法:原來黑臉琵鷺有獨特的方法和伴侶增進感情!繁殖季期間,雄鳥會把飾羽弄得蓬鬆,並發出低沉聲音吸引雌鳥。伴侶會相互理羽以增進感情,直到雌鳥產完所有卵為止,非常恩愛!
愛「換裝」的美鳥:時尚的黑臉琵鷺原來會隨季節而換裝!在秋季和冬季等非繁殖期,黑臉琵鷺全身會披白色羽毛;到春、夏季的繁殖期,成年黑臉琵鷺頭上會長出冠羽,冠羽及胸口羽毛轉為黃色,換上金黃色的繁殖羽,因此我們在看見的通常是白色羽毛的黑臉琵鷺。
南北韓休戰區竟然是牠們最愛:難以想像,1953年後韓戰結束之後的「三八線」非軍事區竟然是黑臉琵鷺最大和最成功的繁殖區!沒有人為活動干擾的情況下,黑臉琵鷺生存條件大大增加,可喜同時亦感諷刺。
捕食習慣:黑臉琵鷺性情機警,習慣生活於河口、濕地或潮間帶一大,喜愛群居,偶爾會與其他品種的水鳥聚在一起;主要在濕地或魚塘等淺水域覓食,捕食的時候牠們的喙會微張並在水裡掃動搜尋魚蝦或甲殼類。
相關文章:
面臨的危機
城市化令適合候鳥越冬北移的地方越來越少,即使整體數量有所提升,我們香港將會更難看見黑臉琵鷺的蹤影。
城市活動:東亞大部份的沿岸地區人口稠密,工農業活動帶來環境污染,導致黑臉琵鷺生境地被破壞及污染。特別是香港后海灣所承受的壓力也逐漸增加,另外黑臉琵鷺以沿岸淺水地帶的魚蝦為食糧,因此城市活動亦令牠們的食糧減少,長遠而言,黑臉琵鷺的主要繁殖地必須得到長久保護、確保越冬範圍內的沿岸濕地不受污染。
水質污染城市建設:近年港珠澳附近一帶工程建設甚密,而黑臉琵鷺是一種對環境警覺性很高的鳥類,這些建設施工對牠們的聚集有所影響。當大灣區城市發展將繼持續,沿岸環境由泥灘濕地變成城市,適合黑臉琵鷺的泥灘生態環境將將會買少見少,黑臉琵鷺或許會有一日在后海灣及澳門一帶消失,所謂良禽擇地而棲,牠們會進而選擇其他地區如台灣、東南沿海一帶更好的棲息地。
全球暖化:全球氣溫上升亦有可能令黑臉琵鷺的越冬地北移,而令牠在南方港深澳地區減少棲息,其他地方如越南,菲律賓亦相繼減少;泰國及柬埔寨等地更難看見牠們蹤跡。
關於《當這地球沒有牠》
我們時常把環保掛在嘴邊,但人類卻不斷破壞自然生態,威脅動物棲息空間,甚至令牠們瀕臨滅絕;Yahoo透過AR「擴增實景」技術,讓你以第一身角度感受瀕危動物的困境,將保育實踐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每個人都出一分力,這些動物就不會成為書本或博物館的回憶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