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食物】植物肉與傳統素肉:製作方法和營養價值的不同之處

植物肉與傳統素肉在成分上、製作方法上和營養價值上有著不同之處,消費者應根據個人需求及健康考量做出選擇。

成分及製作方法的差異

植物肉主要成分包括黃豆、植物蛋白等,利用壓榨、加工、調味等方式形成肉類口感。而傳統素肉除了黃豆及植物蛋白外,更會利用麵筋。兩者最主要的差異是植物肉更著重模仿真正肉類的口感及外觀,例如會加入紅菜頭汁來模擬血水,或加入椰子油來模仿肉類脂肪,令消費者在享用植物肉時更滿足,以及更貼近進食肉類的感覺。

營養價值與對身體的幫助

植物肉所主張的是模擬真肉,因此其營養成份及蛋白質都會與真正的肉類相似,蛋白質含量都會普遍較高。而植物肉的賣點是沒有動物脂肪,就可減少當中的總脂肪,甚至在肉類中較常見的飽和脂肪,是更健康的選擇。而植物肉和素肉當中不少的原材料是蔬菜或大豆,纖維含量亦會較豐富,能提供飽腹感及刺激腸道蠕動,預防便秘。

選擇植物肉或傳統素肉的考量

其實它們兩者有不少成份都是相同,但同樣地當中所含的鈉質和熱量都比肉類為高,因此肉類、植物肉或傳統素肉都各有不同的好處和壞處。一些製造商會在植物肉內加入鐵質,令素食者在日常飲食中,能補充較難攝取到的鐵質,有助身體製造紅血球和預防缺鐵性貧血。而同時雖然以素為主要成分,但部分產品當中的總脂肪及飽和脂肪量不比瘦肉低,因此也應留意食用份量,如攝取過量也可能致肥。

以下是傳統素肉、植物肉及其加工製品的營養成分:

從表中可見,齋燒鵝丶素鴨等傳統素菜,其熱量及脂肪含量比新式的植物肉,如新豬肉丶新肉絲等高。齋燒鵝更是這幾款比較食物當中,含有最高熱量、總脂肪及蛋白質的選項;而鈉質最高的就是素火腿。在植物肉當中,以新豬肉為最低熱量以及總脂肪;而新餐肉加入了椰子油作為其主要成份,雖然比起用豬肉製成的午餐肉低脂,但總脂肪及熱量在一眾植物肉當中亦相對高。

植物肉和傳統素肉在素食者飲食中擔任重要角色,兩者均提供多樣營養價值。消費者應根據個人需求、以及健康狀況作出不同選擇,以確保營養均衡且健康。

撰文:陳筠霖(Krista) - 認可營養師(香港營養師學會)
「家營營養中心」營養師,中大食物及營養科學學士。

原文

你或許有興趣
【#兒童矯齒】孩子什麼情況下需要矯正牙齒?牙醫拆解兒童矯齒注意事項(上)
【母乳不足】了解嬰兒配方奶粉的優勢及適用情況
【對抗癌症】心理健康是醫治癌症重要一環!參與鬆弛治療助紓減患病焦慮
【健康食譜】高纖美味助控制體重 微波爐木耳榨菜炒雞絲
【安心出遊】旅行期間住院洗費龐大?選擇旅遊保險宜留意4個關鍵

如欲觀看更多相關文章,請瀏覽 Health Conce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