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大事回顧|9月|檢疫轉 0+3 安達臣道塌天秤 英女王逝世 卓慧思接任英揆
2022 年即將過去,今年本港爆發第五波疫情,港人面對近 3 年來最嚴峻的挑戰,包括本港醫療壓力及社會經濟。香港以外,俄烏戰火頻仍,多國經濟下行等也是疫症以外的關鍵難題。
《Yahoo 新聞》為你總結和回顧今年各項大小事,縱使艱辛的日子未完全過去,但只要站穩腳步,守護我們仍然相信的價值,香港人仍可以創造更有希望的 2023 年。
檢疫方案變「0 + 3」 港人速訂機票去旅行
上月回顧提到,港府在 8 月引入「紅黃碼」制度,並且將抵港人士的強制酒店檢疫天數,由「7 + 0」,變成「3 + 4」,但外界認為作用不大,應加快復常。一個多月後,港府就在 9 月 23 日宣布,在「研究科學數據及平衡傳播風險等因素」之後,撤銷強制酒店檢疫,換言之港人在機場抵港接受核酸檢測後,可直接返回住所,毋須再住檢疫酒店;如果抵港第三日檢測仍呈陰性,二維碼就會變回藍色,可自由活動,但仍然要按照規定,在指定日子接受核酸檢測,以及抵港後頭七日每日做快測;社會稱上述為「0 + 3」方案。
在免除酒店檢疫後,部分港人即時訂機票出外旅遊,港府其後亦指機場出入境人次在「0 + 3」方案有顯著上升;不過有意見就認為,外地旅客抵港後頭 3 日仍然受制於「黃碼」規定,不能到餐廳食飯而只能外賣,又要在指定日子接受核酸檢測,難以接受,促請政府應進一步將方案放寬到「0 + 0」。醫務衞生局盧寵茂其後又被問到,他在年初每日數千宗確診時,曾經指與病毒共存「只會帶我們共赴黃泉」,放寬措施是否違背了昔日說法;盧寵茂就回應指,不想再爭論當日說法,並指新冠疫情已死了 9 千多人,「你可以問下 9,000 幾人去咗邊?」,又強調港府不是「躺平」抗疫。
【相關新聞】
【放寬檢疫】機場入境檢疫改 0+3 毋須酒店隔離 9.26 實施
政府宣布放寬入境 0+3 航空公司網站塞車 直飛日本廉航搶至 $4000
【新聞專題:2022 年大事回顧】
安達臣道工地塌天秤 3 死 6 傷
秀茂坪在 9 月發生了一宗嚴重工業意外:7 日早上,安達臣道房協地盤一個重 65 噸的天秤突然倒塌,擊中了地面多個貨櫃辦公室,造成 3 死 6 傷。政府在當日表示,初步懷疑天秤基座出現問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責成勞工處調查事故起因,孫並且表示,調查需時 4 個月完成,希望盡快向公眾交代結果。涉事的地盤總承辦商為「精進建築」,事故發生後,精進被勒令暫時停工,其負責的多個地盤天秤未能使用。
【相關新聞】
英女王逝世終年 96 歲
國際方面,英國在 9 月成為了全球焦點:英國時間 8 日,在位 70 年的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Elizabeth II)在蘇格蘭巴摩盧城堡(Balmoral Castle)逝世,終年 96 歲。官方其後公布英女王的死亡證,指她因為「年老」(Old Age)去世,並指她的死亡時間為下午 3 時 10 分。
白金漢宮是在當日中午 12 時半,發聲明指醫生關注(concerned)女王的健康,並建議她接受醫學監察,同時透露女王在巴摩盧城堡感覺舒適(comfortable)。聲明發布後,英國廣播公司中斷正在播放的節目,直播新聞部持續跟進消息,而白金漢宮在下午 6 時多向外公布女王死訊。女王最後一項對外公開的公務,是逝世前兩日於城堡接見新任保守黨黨魁卓慧思,並確認她成為新任英國首相。
女王去世後,其靈柩被安排移離巴摩盧,首先短暫停留在蘇格蘭愛丁堡,及後被移送到倫敦西敏廳予民眾悼念 6 日。女王葬禮在 19 日於西敏寺舉行,接近 200 個國家、地區派出代表出席。女王靈柩在中午離開西敏寺,並在下午 3 時多抵達溫莎城堡。在聖佐治禮拜堂完成了專為王室成員而設的儀式後,女王靈柩安放在父親佐治六世、母親伊利沙伯王太后、胞妹瑪嘉烈公主的骨灰旁。至於丈夫菲臘親王的靈柩,隨後亦被安放在女王靈柩旁。
【相關新聞】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逝世 享年 96 歲 查理斯繼位成為「英王查理斯三世」
英女王國葬 最忠誠的朋友參與悼念 女王最後的哥基與小馬送別主人伊利莎伯二世
卓慧思接任英揆 減稅方案衝擊英鎊匯價
如上述,英國執政保守黨在 9 月初舉行黨魁選舉,在約翰遜內閣擔任外交大臣的卓慧思(Liz Truss)擊敗前財政大臣辛偉誠,成為新任黨魁,她並且在 9 月 6 日覲見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後,成為新任首相,而在兩日後,她就經歷女王駕崩,以及查理斯三世繼任英王。
9 月 23 日,卓慧思內閣公布 1970 年代初以來最大規模減稅措施,包括將年收入超過 15 萬英鎊人士的最高所得稅收由 45% 下調至 40% 等,但就被外界指她無力解決英國的財政問題,亦引發了金融市場動盪,英鎊對美元匯率一度跌至 1.0356 的歷史新低。
【相關新聞】
法國新浪潮導演尚盧高達逝世
另外,法國「新浪潮」著名導演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在 9 月 13 日,於瑞士以他人協助自殺方式去世,終年 91 歲。1930 年出生在巴黎的高達家境富裕,年幼時長居瑞士。他在 18 歲返到出生地,開始接觸電影,並且在放映會裡認識了不少朋友,包括杜魯福、查布洛等,他們後來都成為了雜誌《電影筆記》的創辦人。他們一同推動法國電影改革,希望以寫實作主導,多用長鏡頭表達訊息。
高達在 1960 年首次拍攝長片《斷了氣》(À bout de souffle),就讓他獲得柏林影展最佳導演「銀熊獎」。1960 年代是高達的高產量時期,作品包括《小兵》、《卡賓槍手》、《我所知道她的二三事》、《四百擊》等,在作品表達出其對消費主義的蔑視,以及反戰立場。80 年代之後,高達的電影較之前正統,不過仍有較具爭議的作品,如被天主教會譴責的《萬福瑪利亞》等。高達在 80 多歲高齡都未放棄創作,生前最後作品是 2018 年的《影像之書》。據高達的家人透露,他生前並無患病,只是對人生感筋疲力盡,決定了結生命。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