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 25】見證新聞界最自由時光 老兵楊健興未言退 籲同業持守專業:至少唔會一片死寂

【Yahoo 新聞・回歸 25 系列報道】1997年6月30日晚,大雨滂沱,時任《南華早報》政治編輯楊健興趕到灣仔會展,採訪回歸交接儀式。翌日《南早》7.1報章頭版以至時任港督彭定康的專訪,都由楊操刀,「老總冇同我講要點做。自己諗晒問啲咩、點樣做、角度點寫」。

事後回想,楊健興笑言新聞自由曾經「袋咗落袋」,當時「有得做就照做,邊諗到咩新聞自由」。入行38年的他見證過回歸前新聞界最自由的時光,至近十年情況急轉直下。楊出任記協主席的四年間,遇上反修例示威,多間新聞機構相繼停運,包括他有份創辦的《眾新聞》。

越過高山低谷,這位新聞界前輩未曾言退。他呼籲同業一起點燃燭光,照亮灰暗的前路,「雖然唔會扭轉到成個環境,但至少唔會一片死寂。」

1985年時任港澳辦主任姬鵬飛訪港時與一眾記者合照,前排右三為楊健興。
1985年時任港澳辦主任姬鵬飛訪港時與一眾記者合照,前排右三為楊健興。

80至90年代楊健興在《南華早報》任職,跟進《基本法》起草期間不時到內地採訪,「(當時)新聞自由好似真係袋咗落袋,同而家好唔同」,內地官員都明白香港傳媒做法與內地不同,大家「有傾有講」,記者甚至可近距離與訪港的北京官員直接交談。楊93年出任《南早》政治編輯首天就接到彭定康新聞秘書麥奇連(Kerry McGylnn)來電打招呼,此後兩人幾乎每天通電話,但對方不會施壓,「大家摸吓底,佢想知道我哋點睇啲大新聞,我亦都好想知佢哋點睇。」

1995年立法局選舉日,《南華早報》編採團隊趕起頭版後合照,右一為時任南早總編輯范力行(Jonathan Fenby)、手持報紙者為時任副總編輯馮強,右三為楊健興。(受訪者提供)
1995年立法局選舉日,《南華早報》編採團隊趕起頭版後合照,右一為時任南早總編輯范力行(Jonathan Fenby)、手持報紙者為時任副總編輯馮強,右三為楊健興。(受訪者提供)

回歸交接儀式那個晚上,從高處的記者區遠眺,楊健興只記得身穿紅衣的時任布政司陳方安生站在台中央,「淨係見到一粒紅色,同埋兩面國旗」。他指新聞工作者縱憂慮前景,但未至於擔心失去新聞甚至人身自由,「未算驚,冇咩令你覺得殺到埋身。」

1997年,楊健興訪問即將卸任的港督彭定康。(受訪者提供)
1997年,楊健興訪問即將卸任的港督彭定康。(受訪者提供)

評論質疑問責制 商界人士提醒:「尖銳咗」

回歸初期,楊健興形容新聞界享受過短暫蜜月期。直至千禧年代,他在報章評論質疑問責制,有與政府相熟的商界人士對他說:「你近排啲文好似尖銳咗喎。」楊在施政報告記者會亦有向時任特首董建華問及問責制,董第一句就說:「Chris,我知你對問責制有啲唔同睇法......」同年發生港大民調風波,「諗返有啲嘢係吻合,當特區政府管治出問題,就開始着意輿論、媒體報道」。

至曾蔭權上台,楊形容他擅於與媒體打好關係,「有時佢對某啲報道有意見,都係笑笑口、冇特別做咩。」 然而到2009年,他有感撰寫評論的空間日漸收窄,遂離開《南早》,不久轉到《信報》主理英文財經網站。

2021年12月記協周年晚宴,楊健興寄語新聞工作者秉持專業操守,「擁抱希望、繼續照亮」。(記協提供)
2021年12月記協周年晚宴,楊健興寄語新聞工作者秉持專業操守,「擁抱希望、繼續照亮」。(記協提供)

2014年現暗湧 「知道場風將會打」

至大約十年前,楊健興真切感受到風雲變色。隨著反國教風波、傘運相繼爆發,加上2014年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遇襲,「幾清楚見到媒體工作環境可能已出現好大變化」。一眾資深傳媒人輪流探望劉時,聊到某報館有人事變動、某機構被提點不要訪問某些人,「未必係好明顯抽起一隻故仔,但累積起來就拼合到個圖,知道場風將會打。」

他與一些老行家有共識,認為主流傳媒愈來愈難做,不如在其他領域爭取更多空間。他2017年元旦與李月華、姜國元等資深傳媒人宣布成立《眾新聞》。同年他出任記協主席,「大家感覺到山雨欲來,但真係落起雨上嚟,原來好誇張。」

2019年爆發反修例示威出現警員對記者使用強光、粗言甚至揮動警棍的畫面,翌年5月有傳媒拍攝到警員喝令大批記者蹲下並近距離噴射胡椒噴劑。事後時任警務處處長鄧炳強與記協等組織會面後,警方發稿致歉並稱會調查事件,惟最終不了了之。其後國安處兩度搜查《蘋果日報》大樓,多名高層被捕,《蘋果》停運。半年後《立場新聞》步其後塵,《眾新聞》也告別讀者。

2022年1月3日為《眾新聞》運作的最後一天,楊健興與總編輯李月華在辦公室外見記者。
2022年1月3日為《眾新聞》運作的最後一天,楊健興與總編輯李月華在辦公室外見記者。

楊指這兩年的變化還包括收緊查冊等限制,官員及建制媒體多番點名批評記協,多間電子傳媒「大地震」,「心理上一直同自己講,香港未必會到呢一日,但而家真係見到。」五年前7.1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港,警方公共關係科事前約見記協、攝記協商討採訪安排。今年亦有回歸慶祝酒會,警方沒再約見之餘,多間傳媒被拒諸門外,「觀感都差,又話要『說好香港故事』」。香港的無國界記者「新聞自由指數」由20年前第18位跌至今年第148位。

楊健興形容已不能用「半杯水」看待香港新聞自由,「杯水剩返唔夠十分一」。
楊健興形容已不能用「半杯水」看待香港新聞自由,「杯水剩返唔夠十分一」。
楊健興認為,近十年新聞界風雲驟變,但仍認為「環境愈難,堅持做落去更加重要」。
楊健興認為,近十年新聞界風雲驟變,但仍認為「環境愈難,堅持做落去更加重要」。

開YouTube頻道 評論用字更謹慎

《眾》停運後,楊沉澱消化後發覺,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找個身位做力有所及的事。他數月前成立時事評論的YouTube頻道,但評論用字更謹慎,「例如嗰啲『乜乜之死』,雖然只係形象上的說法,但你不能夠排除畀人話煽動。」近一年獨立記者、自媒體平台如雨後春荀,「各自做囉,唔會扭轉到改變到成個環境,但至少唔會一片死寂。」

楊健興在去年底記協周年晚宴以英語致詞勉勵同業:「在最黑暗、迷茫、無助的時候,亦是我們最需要秉持專業操守,擁抱希望、繼續照亮的時候。」半年後的今天正值回歸25周年,他仍然如此相信。

入行38年的楊健興見證過回歸前新聞界最自由的時光。
入行38年的楊健興見證過回歸前新聞界最自由的時光。
1997年7月1日的《南華早報》頭版由楊健興操刀。
1997年7月1日的《南華早報》頭版由楊健興操刀。

【Yahoo 新聞・回歸 25 系列報道】

【回歸 25】曾歷「負資產」 驗樓師詹 Sir 見盡樓市荒誕

【回歸 25】反 23 條後成政治漫畫家 黃照達移民後續創作:在港「每日都要自我審查」

【回歸 25】前線社工吳衞東嘆貧窮問題無起色 戰友離散削倡議力量

【回歸 25】見證新聞界最自由時光 老兵楊健興未言退 籲同業持守專業:至少唔會一片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