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 25】曾歷「負資產」 驗樓師詹 Sir 見盡樓市荒誕
【Yahoo 新聞・回歸 25 系列報道】1997 年,詹濟南(詹Sir)為了「上車」一人打三份工,在香港回歸前一個月成功置業,豈料亞洲金融風暴旋即爆發,慘變「負資產」。捱過「八萬五」﹑沙士等浩劫後,他與廣大業主守得雲開,樓市一飛沖天。
25年來,詹Sir驗過兩萬個港樓單位,見盡樓市癲升下荒誕離奇的樓盤。他評為零分的新盤單位,數年後升值三倍;有年輕夫婦買了納米樓,廁所門窄得只能側身穿過,他提醒這對夫婦:「你可以喺度結婚,但唔可以喺度大肚。」
近年樓市終於回調,詹 Sir 正拓展海外驗樓市場。隨著政府力推大灣區﹑年輕人不願置業等因素,他預料本港樓市爆升的光景將不復再。
在香港驗樓驗到街知巷聞的詹 Sir 接受專訪,分享自1996年12月從美國回流香港後的樓市見聞。當年他為了買樓,朝九晚五返正職,晚上六至十以及周末另接兩份兼職,短短8個月內儲到20萬元首期,1997年6月購得將軍澳叠翠軒單位。
「八萬五」好心做壞事 「三萬五就夠」
同年7月香港主權移交,隨後爆發亞洲金融風暴,詹Sir的單位價格大跌,淪為「負資產」。面對供樓和養家壓力,他要做多份兼職維生,試過連續工作72小時,7日內只睡7小時。2000至2003年建造業和樓價低迷,將軍澳廣場細單位價格跌至不足100萬元。詹Sir形容時任特首董建華「八萬五」建屋計劃好心做壞事,「三萬五就夠㗎喇。」
詹Sir憶述,早年香港樓盤時有「發水樓」、「短樁樓」等醜聞,發展商交樓質素參差。2004年他驗收某個小型發展商的新樓單位,發現浴缸水龍頭、半個廚櫃未安裝,全部去水位都是塞的,單位驗樓零分,根本不適合收樓。數年後這個原價百多萬元的「零分盤」竟然升值到400多萬元。詹sir笑說,再沒有業主埋怨交樓質素差。
樓價飛升,業主笑呵呵,但年輕一代置業更難,唯有犧牲居住面積。詹Sir憶述,早年新樓單位再小都有兩房和獨立廚房,約2012年起陸續出現一房甚至開放式單位。他曾為一對夫婦驗收百多平方呎「納米樓」,「我行入廁所都要打側,直入係兩邊(門框)撞膊頭。」他提醒買「納米樓」的年輕夫婦,一旦太太懷孕,打側都無法進廁所,「你可以喺度結婚,但唔可以喺度大肚。」
早買樓早享受 會計師朋友「躺平」唔撈
詹Sir嘆謂,樓價升幅脫離工資增長,早買樓的人享受資產升值,有會計師朋友索性「躺平」,「佢真係可以為社會作貢獻嘅,寧願選擇唔做會計師,買咗單位唔使做咯,等佢升值,咁就(賺)兩百萬。我完全唔欣賞佢嘅生活。」
他有位客人一口氣買了觀塘凱匯3個單位樓花,去年收樓時3個單位合共升值1000萬元;亦有很多客人靠收租賺錢,試過驗樓期間,收到業主通知單位已成功放租,「驗驗吓樓,佢話詹生得㗎啦,收工啦,租咗囉,無漏水就得。」
住屋階級化 住劏房遭歧視
對「無殼蝸牛」而言,買樓是奢望,交租是日常。詹sir認識一位90後朋友月入3萬多元,租金已花掉1.5萬元。他形容住屋變得階級化,聽過有人力資源人員招聘或考慮升遷時,會一併考慮居住地點,歧視租唐樓劏房的人,「HR嚟計,會唔會信任一個住劏房嘅人喺公司做主任級職位?」
近兩年香港樓價隨疫情和移民潮終於略有回調,詹sir近期亦獲邀到海外驗樓,開拓加拿大、英國、澳洲、紐西蘭的市場。對於香港樓市前景,詹sir認為失去大升的土壤,因新一代買樓意欲低、利率不斷上升。加上政府力推大灣區,若實現一小時生活圈,部份人或選擇住大灣區,到香港工作。
不炒樓 物業留子女
回歸25年,詹sir最自豪是創立驗樓評分系統,推動發展商改善交樓質素。他至今買了兩個單位,打算留給一子一女,更自嘲沒有橫財運,不打算靠炒樓賺錢,「我個人好叻㗎,買金金跌、買股股跌,啲人夾錢同我買馬都可以墮馬。」
【Yahoo 新聞・回歸 25 系列報道】
【回歸 25】曾歷「負資產」 驗樓師詹 Sir 見盡樓市荒誕
【回歸 25】反 23 條後成政治漫畫家 黃照達移民後續創作:在港「每日都要自我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