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丨學童自殺率創新高 教育心理學家:家長三大行為增加學童自殺風險

育兒丨學童自殺率創新高 教育心理學家:家長三大行為增加學童自殺風險
育兒丨學童自殺率創新高 教育心理學家:家長三大行為增加學童自殺風險

本港學童輕生個案有上升趨勢,主因與學校及家庭有關,到底身為父母可以怎樣從旁支援?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教育心理學家薛朗天從平日接觸的個案,綜合出家長在管教和溝通上值得留意的地方,讓父母能好好分擔孩子成長面對的壓力和困難。

學童自殺個案上升主因:學校、家庭及精神健康因素

根據截至去年11月的數字,學童自殺個案上升的主要原因包括學校因素、家庭因素及精神健康因素。學校因素包括學業成績和校園欺凌,薛朗天補充:「在測考比較頻繁的月份,學童自殺比率也會較高。」

此外,薛朗天參考中心輔導平台的數據,不少同學反映家長對情緒病的理解不足,因此當他們向家人表達情緒需要時,常常會受拒絕,也得不到具同理心的回應和支持,以至感到不能與家人傾訴,這其實反映當子女向父母表達有輕生想法時,家人有時也未必懂得處理。

育兒丨學童自殺率創新高 教育心理學家:家長三大行為增加學童自殺風險
育兒丨學童自殺率創新高 教育心理學家:家長三大行為增加學童自殺風險

父母以開放態度支援 耐心聆聽情緒需要

家應該是溫暖的避風港,若家人在教育子女的手法上,未能提供適當支援,學童一旦遇到困難便會感到無助。薛朗天提醒家長,若家長有以下三大行為,學童的自殺比率會上升,情況在12-13歲的青少年身上特別明顯。

  • 少讚賞、少欣賞子女做得好的地方

  • 少指出子女自己的價值

  • 缺乏提供學習上的協助

華人文化中普遍較少欣賞他人,但薛朗天建議父母要改掉這個習慣,要學會多讚賞孩子表現好的地方。而且在管教行為、指導學業時,也要避免給孩子一個錯覺,以為自己做錯了便沒有價值。薛朗天指:「要讓孩子知道即使自己做得不夠好,父母仍然會愛護自己,也會是提供支援的避風港。」

薛朗天也強調,家庭要提供一個安全網絡,讓同學覺得家長會以開放的態度聆聽和理解自己的情緒問題。父母聆聽孩子的困擾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表達方式,「唔諗就ok」、「出去玩吓就冇事」的回應或許會帶來反效果。

部分個案因一時衝動引起

學童輕生的個案中,有部分源於衝動引起,例如有學童長時間打機、外出玩樂,父母不懂處理之下採取較激烈的處理方式,馬上拔掉電源或是禁止子女外出。這種處理方法不但容易引起衝突,而且不利於親子溝通。薛朗天建議家長在心態上作調整,以開放的心了解孩子的想法,不要事事先下判斷,先耐心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和困難,再加以引導。

情緒困擾輕生現警號

撇除一時衝動而輕生的悲劇,學童表達對未來沒有希望,交托遺書、財物給別人,也是計劃自殺的警號,家長需要馬上提供協助。

當學童情緒上出現困難,也會體現在生理上,包括影響睡眠、胃口,以及對平日熱衷的事情失去興趣。家長若留意到子女出現這些情況,便要多加關心子女的情緒需要。

父母調整心態 多關注精神健康

薛朗天表示,若家長能在以下幾個方面調整自己的想法和心態,孩子的壓力能得以緩和,也能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關懷。

1. 多欣賞孩子非學術的成就

許多家長對自己也有高要求,希望能做到事事完美,也希望孩子能在最好的環境長大。不過,事事追求滿分的心會為自己和子女帶來很大壓力。他呼籲:「父母要抱有開放的心,明白每個孩子成長的路也有快有慢,也各自有自己的長處。除了學術上的指標外,多發掘孩子其他方面的優點,父母自己的壓力也能減輕。」

育兒丨學童自殺率創新高 教育心理學家:家長三大行為增加學童自殺風險
育兒丨學童自殺率創新高 教育心理學家:家長三大行為增加學童自殺風險

2. 「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家長若能先處理自己的情緒才處理子女的問題,便能避免許多白熱化的衝突。爸爸媽媽可以留意令自己放鬆的方法,在情緒激動時先給予空間自己冷靜、迴避,怒氣平息過後才心平氣和地處理子女的問題。

3. 多認識精神健康

薛朗天強調家長要營造安全的環境,讓同學分享想法。不少同學向家長傾訴情緒問題時,家長回應的「唔好諗咁多」、「唔好唔開心」、「捱過就冇事」非但不能安撫子女,還可能讓人感到不被重視。薛朗天認為家長有機會對情緒病認識不多,所以很快便會對孩子的想法下定論,因此建議可從講座、網絡的途徑認識精神健康和情緒病的課題,讓自己能更具同理心,向子女提供鼓勵和支持。

防止自殺求助熱線: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2389 2222

生命熱線: 2382 0000

明愛向晴軒: 18288

社會福利署: 2343 2255

撒瑪利亞會熱線(多種語言): 2896 0000

東華三院芷若園: 18281

醫管局精神健康專線: 2466 7350

「情緒通」熱線: 18111

更多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