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丨五招令孩子愛上做家務 物質獎勵易引起反效果!

育兒丨五招令孩子愛上做家務 物質獎勵易引起反效果!
育兒丨五招令孩子愛上做家務 物質獎勵易引起反效果!

不少父母希望訓練孩子學懂照顧自己、具獨立能力,也會以家務作起點,讓孩子在家參與小任務,了解自我照顧的基本步。讓孩子做家務,能預防他們變成「港孩」,而用對的方法引導孩子,更能對親子關係、個人成長帶來莫大益處。慈慧幼苗教育主任資深註冊社工廖文雅(Tammy)與我們分享讓孩子做家務的訣竅,以及獎勵孩子的重要原則。

讓孩子做家務前 先調整心態

Tammy𨤳清,爸爸媽媽讓孩子做家務,首先不要抱著「要求子女幫手分擔家務」的心態,而要讓孩子「參與」家務。若下指令「要求」小朋友做家務,往往容易令孩子感到做家務是被動、被迫的,會引起反抗的情緒,以致即使孩子肯動手,也並非心甘情願。加上,當父母「要求」孩子做家務而被拒絕時,自己也難免會覺得孩子不聽從自己的話,繼而演變成指責孩子,使家務成為雙方的壓力來源。

同時,孩子是家庭的一分子,應該共同分擔家庭的責任,因為孩子不是「幫手」做家務,而是與爸爸媽媽「一起」做家務。Tammy也提醒家長做好心理準備,孩子在參與家務的初期,難以做到「分擔」家務的效果,相反更可能加重自己的工作量。孩子畢竟年幼,做家務的效率比不上成人,爸爸媽媽事前要花時間指導和準備好適合孩子的用具和環境,事後亦要為子女「執手尾」。

約兩歲起可以參與 五招令孩子愛上家務

Tammy建議家長,在大約兩歲的孩子,開始可以穩定地走路、抓穩物件的時期,已經可以開始參與家務。這個階段的孩子對事物充滿好奇,看到父母做家務時也會想參與其中,因此家長不妨把握這時機。想讓孩子更主動地參與家務,Tammy提供了幾個方法給家長參考:

1. 讓家務變得適合小朋友

添置適合小朋友使用的工具,例如是小朋友專用的小刀叉、砧板、塑膠碗碟、小掃帚等,讓家務更安全的同時,可以減低摔破用具的機會。對孩子來說,擁有自己的專屬用具,也能提高做家務的意願。

2. 讓家務變得有趣

家長和孩子一起做家務時,可以一邊談天說地,令氣氛變得輕鬆、愉快。爸爸媽媽也可以發揮創意,將家務變成遊戲,例如鬥快找出相同的襪子、鬥快摺衣服等,特別能令幼兒樂在其中。

育兒丨五招令孩子愛上做家務 物質獎勵易引起反效果!
將家務變成遊戲,能令孩子樂在其中。

3. 加入孩子感興趣的元素

家長動腦筋在家務中加入孩子喜歡的元素,能讓孩子更有動力。Tammy曾遇到一位喜歡孖寶兄弟的孩子,他的家長靈機一觸,將家中的任務變成不同的關卡,讓孩子逐一完成而又玩個不亦樂乎。

4. 將家務分拆成細項

家長一開始讓小朋友做家務時,可以將一項工作分拆成一個個小步驟,例如收回衣物可以細分為將衣服從衣架上拆下來、摺衣服、分類、收進衣櫃等步驟。將工作細分,能方便家長逐個環節教導孩子,讓孩子掌握得更好。家長可以先示範,視乎難度捉住孩子的手做一次,讓孩子感受方法和力度,最後再讓孩子自己嘗試。

5. 耐心鼓勵

孩子參與家務初期,難以會有不足之處,家長需要有耐心,給予孩子犯錯的空間,讓孩子在嘗試中學習,做得更好。不斷地糾正孩子,會讓他們感到挫敗、失去信心,之後對家務也會欠積極。

避免運用物質獎勵

Tammy絕不建議家長用物質獎勵孩子做家務,而原則相似的條件交換也要盡量避免。雖然物質獎勵能在短期內給孩子動力,但一次又一次得到獎勵後,孩子未能從中學習到家務是自己的責任,反而會認為家務是選擇性的,甚至是要有誘因才應該去做。當失去獎勵或獎勵變得不再吸引時,孩子更會失去動力,家長最後只能不斷提升獎勵的吸引力,孩子才肯繼續做家務。年紀小的孩子容易滿足,會被iPad、零食吸引,但當孩子漸漸成長,最常見的誘因就是金錢。在Tammy曾遇過的一宗個案中,家長一直以利誘的方法讓孩子做家務,但孩子長大後開始學懂討價還價,竟然為不同的家務訂下收費,讓家長感覺不是味兒。

另一方面,Tammy也察覺到家長給予的獎勵往往也不太健康,例如以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作獎勵,有機會加劇沉迷電玩的情況;而零食、雪糕等獎勵對健康的影響更不言自明。

育兒丨五招令孩子愛上做家務 物質獎勵易引起反效果!
讓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是常見的獎勵。

要避免以上的情況,Tammy建議家長以非物質的方式獎勵孩子。對孩子來說,感激和讚賞已足夠成為做好行為的動力。當孩子完成家務,爸爸媽媽表達「多謝你將衣服放到櫃桶」、「辛苦你了」,其實已經足夠表達謝意。孩子自動做家務,若能得到父母即時的讚賞,往後也會更樂於自動自覺做好負責的部分。

家務促進親子關係、孩子個人成長

Tammy留意到,許多家長因為擔心孩子沒有足夠能力和時間,不太願意讓孩子參與家務。其實,適當地安排家務,能讓家務時光成為教育孩子的好時機。爸爸媽媽意識到家務能為孩子帶來以下好處,可以在分配家務時花心思令家務變得更具意義。

1. 建立自理、獨立能力

父母不能永遠待在孩子身邊,孩子總有一天要獨立生活,但家務技能卻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精通,而需要透過長年累月累積經驗。孩子參與家務,學會洗衣服、煮飯、清潔家居等,能為將來長大後獨立生活做好準備。

2. 令孩子變得更有自信

孩子在經驗中摸索,掌握多項技能而不停進步,又可以好好照顧自己,是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有能力、建立自信心的一個途徑。

3. 建立歸屬感

孩子參與家務後,看到家居舒服整潔,會感覺自己有份貢獻,更自覺自己是家庭的一部分,產生更強的歸屬感和責任感。

育兒丨五招令孩子愛上做家務 物質獎勵易引起反效果!
孩子參與家務後,看到家居舒服整潔,會感覺自己有份貢獻,更自覺自己是家庭的一部分。

4. 鍛鍊孩子的意志

大部分的家務也具有重複性,家長要孩子願意長時間、認真地重複做好同一項任務,是一種心志的磨鍊。

5. 體會到父母的辛苦

孩子能體會到父母的付出,例如在切身體驗在炎夏時煮飯、在冬天洗碗後,孩子會反思到能吃一頓飯、穿一件乾淨的衣服,也不是理所當然的。

分配家務有規可循

對於何謂合理的工作量,Tammy認為由於每個家庭的文化、習慣不一樣,所以沒有標準答案,但一般也可以參考以下原則:

1. 從孩子感興趣、想參與的項目入手

在孩子有興趣的項目中,分配一些孩子有足夠能力應付的任務,例如在收起衣服時,年紀太小的孩子未必能摺衣服,但可以請他們幫忙把衣服從衣架取下,或是將衣物分類。

2. 工作的難度要適中

分配給孩子的家務,最好是在孩子能力範圍內較高的程度,既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困難。太容易的工作欠缺挑戰性,孩子會覺得不好玩,但太困難的工作,又會帶來挫敗感,令孩子卻步。舉例來說,對3-4歲的孩子來說,飯後讓他們收拾自己的碗碟未免太容易,但洗碗又太高難度,家長可以花心思將工序分拆,讓孩子只負責沖水。當孩子能輕鬆應付工作,家長便可以循序漸進增加難度。

3. 定期檢討

孩子擁有足夠的表達能力時,家長可與他們定期商量參與的家務種類和份量,並隨著孩子的年紀和興趣轉換作修改。

慈慧幼苗教育主任資深註冊社工-廖文雅(Tammy)
慈慧幼苗教育主任資深註冊社工-廖文雅(Tammy)
慈慧幼苗
慈慧幼苗

更多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