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丨小朋友拜年禮儀 三類說話會讓孩子討厭拜年!不肯開口時家長可以怎樣化解?

育兒丨小朋友拜年禮儀 三類說話會讓孩子討厭拜年!不肯開口時家長可以怎樣化解?
育兒丨小朋友拜年禮儀 三類說話會讓孩子討厭拜年!不肯開口時家長可以怎樣化解?

在新年期間,家長們少不免會帶子女外出到親友家拜年。擔心孩童在社交場合的行為反應令人尷尬? 如何從平日的生活教養培養孩子的禮貌?我們邀請了香港小童群益會家庭生活教育主任蔡涴鈞姑娘與我們分享如何應對小朋友拜年的情境及教導孩子學習禮貌的好方法。

出現不禮貌行為 先瞭解原因

在新年期間拜年時,如孩子未能理想地回應長輩的祝福,蔡姑娘認為家長可先觀察及了解原因:「會否是第一次見面?忘記了親戚的稱呼?親戚與孩子的距離太近或聲音太大,使孩子感到不舒服?小朋友太緊張?」同時,我們也可留意小朋友當時的注意力放在哪兒。有時小朋友正在專注地玩玩具或看電視,當被打斷時,有機會出現情緒,而不願意跟從家長的指示與親戚拜年,其實小朋友可能並不是故意地無禮。這時候可先指出孩子的情緒反應,同理孩子的感受,小朋友會比較容易接受。出現貌似無禮的行為,我們要先了解孩子的情況才能對症下藥。

給予熱身時間 引起孩子注意

蔡姑娘建議當家長邀請孩子拜年時,可以先叫小朋友的名字,鼓勵他們暫停活動。如有需要,可以走到他們身邊輕拍肩膀,告訴他們「有親戚來了,我們希望你一起去拜年。」然後可給予小朋友清晰的指示:「我們先眼睛望住姑婆,再說出賀詞。」這樣小朋友會較容易跟從步驟,知道自己該如何做,而父母陪著他們也會感到安心。

孩子未習慣開口 父母可從旁協助

蔡姑娘提醒家長需留意,如果看到小朋友表現不安,可以回應說:「可能好久沒見叔叔了,會有些緊張。」這樣可以讓小朋友知道家長注意到他們的焦慮情緒,他們會感到被理解。有些小朋友未必擅於以言語表達自己,可能會用動作或眼神作出回應,例如對親戚微笑、揮手,或準備了「恭喜」的手勢。家長可以對孩子的努力給予肯定和讚賞:「看到你對叔叔微笑及點頭,欣賞你作出回應。」如小朋友真的難以作出任何反應,家長可以對親戚說:「可能小朋友需要一些時間來習慣。」這樣可以給予小朋友空間適應和調整,相信親戚會理解的。

若小朋友表現不安,家長可以回應他們的情緒,也可以直接向親友表達孩子仍需要適應。
若小朋友表現不安,家長可以回應他們的情緒,也可以直接向親友表達孩子仍需要適應。

預演對話流程 遊戲經驗學習

蔡姑娘分享有些小朋友可能因為被強迫與親戚打招呼而對新年拜年留下負面印象,認為父母不理解他們,對於應對親戚也會產生抗拒感。為了提前做好準備,父母可以透過繪本或布偶互動劇場讓孩子心理上作出準備。對於年幼的小朋友來說,布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孩子們在互動中能感受到趣味和安全感。例如,父母可以用布偶繪聲繪色地扮演親戚派發利是,引導他們用雙手接過利是,說出簡單的祝賀詞及「謝謝」進行預演。家長亦可邀請孩子扮演大人派發利是,小朋友會十分喜歡,因他們能做到平時不能做的事,同時也能培養同理心,明白禮貌和尊重的重要性。

此外,有些小朋友可能因為不熟習賀年詞而未能即時對親戚作出適當的回應,家長可以透過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們逐漸熟悉賀年用語。例如設計配對賀詞遊戲, 把四字詞分割二字詞,附以圖片讓小朋友作出配對:「笑口」應是配對什麼字詞?是「健康」或是「常開」?當小朋友故意配對「笑口健康」時,可能會覺得很好笑,也會對原來「笑口常開」的詞語加深記憶,知道這才是對的。家長也可與孩子進行猜謎遊戲,讓小朋友根據動作推測相應的賀年詞。這樣的經驗學習能讓他們更容易掌握賀年詞語,克服對賀年詞語的陌生感,有助於孩子做好心理準備,應對新年各種情境。

三類說話會讓孩子恐懼或討厭拜年

家長帶孩子拜年時,可能會面臨孩子出現貌似不禮貌的行為,建議避免用以下方式回應孩子:
1) 標籤小朋友,例如說:「你咁冇禮貌㗎?」如果小朋友是受其他原因影響,他們會感到不被理解和更不願意對親戚拜年;
2) 多次追問孩子:「點解你唔同人打招呼呀?點解你唔同人講多謝呀?」孩子會感到有壓迫感,他們也可能不懂描述自己的情況;

3) 懲罰小朋友,例如說:「你唔應人嘅話一陣就冇得去公園玩。」即使小朋友因擔心懲罰而向親友拜年,他也只是因外在事物而做這行為,而非心甘情願及明白尊重的意義。

父母應察覺孩子的情緒,並提供適當的引導,讓他們感到安心。如果小朋友與他人互動時無法適當回應,我們不應該對他們進行標籤或批評,而是給予理解。

日常生活做起 培養換位思考

蔡姑娘認為除了新年這些特定情境外,家長也可從日常生活中教導幼童尊重及禮貌,讓孩子明白背後的意義,例如我們要跟保安或清潔姨姨打招呼,是因為他們是我們常見面的人,而且為我們用心服務。如果不小心撞到他人,我們要說「對不起」,因這會令人不舒服,我們也要為自己的不小心行為負責。父母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情境來教導小朋友尊重他人以及培養同理心。我們也可鼓勵孩子思考:「如果你是他,你會覺得怎樣,或者你會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

適時指出無禮貌行為 A-C-T 設限

有時小朋友會出現不禮貌行為,蔡姑娘建議家長可使用 A-C-T 設限方法。以玩玩具時推開同學為例,第一步,可先確認孩子情緒 (Acknowledge the child's feelings):「知道你很喜歡玩這個玩具,別人碰你的玩具使你不高興。」第二步,告知限制 (Communicate the limit):「但推開同學是沒禮貌的行為,會令他感到不舒服,或者有機會受傷。」讓小朋友知道這樣做未必適合,因為會帶來後果或影響。第三步,提供可行方案 (Target acceptable alternatives):「你可以選擇用說話去表達『我不想你碰我的玩具』,或『你可先問我可否與我一起玩』,如果未能處理,也可以找大人幫忙。」家長需溫和且堅定地進行溝通,陪伴小朋友面對。適時檢討能有效讓孩子學習可改善的地方,下次也知道新的方法面對同樣情境。

以身作則

家長也需以身作則,教導小朋友尊重家人、長輩甚至朋輩。待人有禮及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品格培養。身教至關重要,平時家長的說話方式或行為舉指,小朋友都會觀察到並有機會模仿。如平日我們對他人手指指,當有一天孩子對我們也做同樣行為,孩子會問:「為何你可以,但我不可?」

繪本培養品格 提早預備

蔡姑娘亦建議學齡前孩子可透過繪本故事學習禮貌,繪本是一個十分有效及有反思性的渠道去學習不同道理,孩子由第三者的角度出發,去觀察、理解及討論不同角色或事件的影響。同時,繪本屬虛構故事,讓讀者產生一定距離感,即使與孩子所經歷的情況相似,孩子也不會感到被直接指責,留有安全感。這樣,小朋友會比較容易去學習及接受,從而培養尊重和禮貌的品格。

有禮尊重是看似基本,實質是需要從小培育的。希望每個家庭都能愉快地過新年!新年快樂,事事如意,家庭和睦!

以上資料由香港小童群益會家庭生活教育主任蔡涴鈞姑娘提供

香港小童群益會家庭生活教育主任蔡涴鈞姑娘
香港小童群益會家庭生活教育主任蔡涴鈞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