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煙政策︱醫衞局批《星島》報道失實誤導 報章對指控「極度遺憾」:旨在反映社會關注︱Yahoo
【Yahoo新聞報道】針對政府擬收緊控煙政策,《星島日報》日前引述業界及議員意見,質疑措施過於嚴苛,或會打擊旅遊及酒吧生意。醫務衞生局昨晚隨即發稿反駁,指相關報道「內容失實和誤導公眾」,強調措施不會影響旅客訪港意欲。《星島日報》今(4 日)早發聲明反擊,對政府的指控表示「極度遺憾」,強調其報道旨在如實反映各持份者關注,認為政府應容許社會討論,而非將不同聲音定性為誤導。
引述業界批政府「為禁而禁」
政府計劃最快於明年第二季禁止在公共場所管有煙彈,意味屆時不能公開吸食電子煙,並擬禁售果味煙草,包括水果味水煙。《星島日報》昨日引述香港持牌酒吧會所聯會創會會長梁立仁稱,水煙「基本上沒有原味」,禁止加味即等同全禁水煙,擔心將重創三成提供水煙的酒吧,影響約五成收入。他批評政府「為禁而禁」,至今從未與業界溝通,未真正了解民生所需。
報道亦引述立法會批發及零售界議員邵家輝指,若果味煙一刀切被禁,旅客連攜帶入境亦不容許,恐影響來港意欲,打擊本地經濟。他強調政府須平衡控煙與市民選擇權,並妥善處理對行業的衝擊。
醫務衞生局點名反駁梁立仁言論
就此,醫務衞生局於 4 月 3 日晚發新聞稿反駁,形容《星島日報》引述有關另類煙和水煙的言論為「失實和誤導」,指該局提出的 10 項控煙措施已充分考慮旅遊業情況,並不會影響旅客訪港意欲。聲明重申,旅客早於 3 年前已被禁止攜帶另類煙來港或在港購買,去年旅客人數已回復至疫情前水平,經陸路邊境更已超越疫情前數據。
對於報道中提到另類煙屬「減害」產品,該局強調另類煙會釋放多種有毒物質,當中包括致癌物,並指出世衞早已指出另類煙無助戒煙,部分電子煙更被改裝為吸毒工具,例如混入「太空油毒」等物質。
針對果味煙措施,發言人澄清,政府建議的是禁止本地售賣加味煙草產品,並非禁止吸食。入境人士仍可按現行制度攜帶最多 19 枝香煙入境,毋須申報,不論是否加味,措施不會對旅客造成影響。
聲明亦點名反駁梁立仁的言論,指現時只有約一成酒吧設有合法戶外吸煙區,其聲稱三成酒吧提供水煙,顯示不少酒吧可能在禁煙區內違規提供煙草,形同「集體燒炭」,涉嫌教唆違例吸煙。當局警告場所負責人切勿協助違規行為,否則或觸犯法例,衞生署將嚴厲執法。
星島:如實反映議員及業界關注
《星島日報》今早發表聲明回應,對醫衞局指其報道「內容失實和誤導公眾」表示「極度遺憾」,強調其內容乃引述立法會議員、酒吧業界及關注組等持份者的觀點,報道及社評旨在如實反映議員及業界關注,提出問題讓社會討論。《星島》指出,公共政策應接受討論,持份者應被允許發表不同意見,體現言論自由核心價值。
聲明再次引述邵家輝指,香港是言論自由社會,任何人皆可表達意見,作為議員有責任呈現正反理據供公眾參考。他重申,政府應平衡不同聲音,而非只接受單方面意見。
星島亦引述立法會議員陳凱欣稱,傳媒職責在於報道多方觀點,即使訪問內容與政府立場不一致,也不應被批評為失實。她指出,「控煙十招」至今尚未正式公布,外界僅透過「消息人士」了解部分內容,持份者有權就現有資訊表達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