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憑試開考|學生壓力堪憂 社企舉辦辯論比賽 冀公開理性討論精神健康︱Yahoo

比賽有 16 間學校參加,先經過初賽、複賽等,最後由兩隊爭奪冠軍
比賽有 16 間學校參加,先經過初賽、複賽等,最後由兩隊爭奪冠軍

【Yahoo健康】中學文憑試近日開考,中學生的學業壓力,以及精神健康狀況亦是近年受關注的要點。有社企便舉辦中學校際辯論比賽,期望能讓學界透過比賽,討論中學生精神健康,並帶出精神健康議題「是可以公開討論」的訊息。比賽有 16 間學校參賽,並於上月 29 日文憑試開考前舉行決賽,最終由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獲勝。

辯題為甲方「教育制度須為促進學生精神健康負更大責任」,乙方「家長須為促進學生精神健康負更大責任」。有參與比賽的學生表示,在參加前,自己對精神健康的相關議題並不了解,在搜集資料等過程中,才發現「是如此『貼身』」。也有學生分享自己親身遇到的情緒困擾,指曾經因人際關係等原因而經常感到悲傷,但在更了解相關議題後,嘗試尋找釋放情緒的出口。

舉辦比賽的社企負責人認為,在辯論的賽制下,可以讓學生理性地分析和表達想法,且因不少中學已設有辯論隊,以此為切入點,亦比較容易「入學校」。她亦提到,在擬定題目等需要考慮很多方面,包括校方的接受程度,同學的認知程度等。她期望,透過比賽,可以提高整體學界的意識,改變以往有危機才處理的做法。

                               比賽設有情景題,兩方學生先以猜拳決定先後發言次序
比賽設有情景題,兩方學生先以猜拳決定先後發言次序

「家長可以話,知道你已經做得好好」、「友方今日都承認,教育制度係有問題」,只有十三、十四歲的中學生們,在辯論台上,以機關槍一般的語速,不停拋出各式論點、論證和數據。首屆「香港中學精神健康議題辯論比賽」,決賽於中文大學一個演講廳舉行,由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與禮賢會彭學高紀念中學爭奪冠軍,最終由立場是「家長責任較大」的林護紀念中學勝出。

設「專業評判」、情景題 與傳統辯論賽有別

比賽大致上與傳統辯論比賽的形式相同,但評判之中加入了如臨床心理學家等的「專業評判」,亦設有情景題,讓學生代入如社工、教師之類的角色去思考。「例如一些同學,他們在初賽階段,是分不清社工和輔導員的分別」,「也有些同學,在之前會用『輕生』的字眼,但經過專業評判解說後,之後已沒有再用這個字。」協助舉辦比賽的啟迪思維訓練中心客戶經理余穎詩表示,雖然他們經常舉辦辯論賽,但這次的比賽,由於重點是推廣精神健康,因此在設計上投入了更多心思。

中心創辦人史迪朗解釋,「以前的辯論可能是一條題目,例如長者自殺比學生自殺更需要關注……如果你這樣設定,就失去焦點,變成了一個很純粹的辯論。」「所以我們有很多議題,是用雙面制,即是長者比學生的自殺問題更嚴重,或者反過來,學生比長者的自殺問題更嚴重……就會得出一個結論,其實兩者都很重要,都要關注。」

雖然目的是提倡討論精神健康,但比賽歸比賽,學生都全力應戰
雖然目的是提倡討論精神健康,但比賽歸比賽,學生都全力應戰
         評判亦表示,決賽的題目其實非常複雜,不易處理
評判亦表示,決賽的題目其實非常複雜,不易處理

YouTube 節目萌生靈感

主辦比賽的社企 Shelter 創辦人 Cassie 笑言,自己之前完全沒有接觸過辯論,但在一些 YouTube 頻道上,見到有類似的節目廣受歡迎,「原來大家都喜歡看辯論。我就想,有沒有機會可以把辯論和精神健康放在一起。」

Cassie 經常會到校主持講座,或教授精神健康急救課程,她說相比起傳統的單向式講座,辯論賽能讓學生更主動地找資料、學習,也可以營造一種「原來精神健康是可以理性公開討論」的氛圍。她也提到,現時不少中學都設有辯論隊,「可以承接到他們已有的資源,節省很多學校付出的成本。」更易被學校接受。

華英中學辯論隊負責老師賴老師
季軍隊伍、華英中學辯論隊負責老師賴老師

擬題時需考慮學生承受力

精神健康的議題,可以牽涉如學童自殺等敏感議題,Cassie 說也有學校表達過,一些較敏感的議題是否適合辯論,她與協辦機構亦在此有過不少思考,「譬如有一條題目,如果是大學生,我可能會用的,就是『自殺是不是應該尊重』……但是面對中學生,我不可以做,因為他們沒有前文後理的根底……對於中學生的年齡,他能不能夠去承受這個議題的重量,是我會考慮的地方。」

季軍隊伍、帶領華英中學辯論隊的賴老師,坦言辯論隊恆常會報名不同的比賽,「未必是純粹因為是精神健康議題而報名…但報名後,也覺得這個比賽其實挺有意義」、「過往也參加過很多這些主題式的比賽,但這次精神健康這個議題,是最做到推廣某個專題的效果。」

他舉例指,其中一條題目提到「心理調適假」,學生在比賽後,仍不停提及,「他們也真的,經常有很多學業壓力……之前完成了兩場比賽,也有人『射波』,說很疲累,也要自己放自己心理調適假……雖然未實施。」

「即是他們真的覺得,有心理需要時放假,不是丟臉的,我覺得這件事真的影響到學生。」

禮賢會彭學高紀念中學中文辯論隊負責老師蘇老師
亞軍隊伍、禮賢會彭學高紀念中學中文辯論隊負責老師蘇老師

帶隊教師指學生「得益很多」

帶領禮賢會彭學高紀念中學辯論隊的蘇老師則提到,學生可以從專家評判的講評中,學習到精神健康的知識,「他們(學生)會特別關注…我們會不會用錯了一些字眼呢?我們有沒有不小心地污名化了……學生可能未必知道﹐這個字眼有甚麼大殺傷力,但當你不斷提醒,不要講這個字…我覺得由初賽,去到今天決賽,大家是不斷調整自己講的內容。」

「除了是向對手講,也是向大眾講。這班學生,我覺得他們得益很多。」

華英中學的中四學生詹梓榆便提到,較深刻的是比賽的情景題,「這個環節是有別於其他辯論比賽,因為我們很少會換位思考,代入一個角色去回答問題。」「因為辯論會很習慣,只是為正、反方去思考……很少會想到這個世界,不是那麼對立。」

                               最終由林護紀念中學奪得冠軍
最終由林護紀念中學奪得冠軍

學生稱學到釋放自己情緒

詹梓榆又說,參加比賽令自己對精神健康議題的理解加深了,也應用到處理自己的情緒上,「那時候就是…測驗,之後有些功課都不是很好,已經有些壓力,加上面對著一個很大的人際問題,在比賽前半小時也發生了一件大事,令我情緒崩潰,甚至一邊打比賽一邊哭。」

「就是結束比賽之後,我還是很接納自己有這個情緒……這件事是沒有問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和需要,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去面對,自己的需要…希望可以透過這個比賽,讓更多人知道,你的情緒永遠都是第一位,你需要去照顧你自己,才可以再出發,去下一個目的地。」

林護紀念中學的中五學生王宣月便直言,過往覺得精神健康很陌生,直到開始準備比賽,「其實與我們非常近,我們平時是忽略了……平時都較集中在課業上,雖然可能學校會有不同的講座,或者邀請不同專業人士來跟我們講,但始終都不是學術性的東西,就真的會比較少放精力,去關注這些議題。」

社企 Shelter 創辦人 Cassie 本身是註冊護士及精神健康急救導師
社企 Shelter 創辦人 Cassie 本身是註冊護士及精神健康急救導師

主辦人樂見學生意識提高

Cassie 便說,據她自身在學校推廣精神健康的經驗,「我覺得真的是薄弱的(相關認知)……學校會找我去做教育,是有危機發生,例如有同學確診(情緒病),然後有很多同學,會不明白為甚麼他經常告假,甚至有老師也會說,這個同學經常請病假……甚至老師也有這些錯誤概念的時候,同學怎能有這麼多認知呢?」

她直言,不會認為憑一個比賽,便令學生的認知「去到一百分」,「但他們已經超脫了同齡(的認知)……那種意識的提高,是有的。」

比賽於文憑試開考前舉行決賽,Cassie 也說是有意為之,「特別是近幾年,一到 DSE 過後,5、6 月,很多自殺個案,很鮮明的數字……學校很多時候都是危機處理,但我們可不可以專注一點,做多一點呢?」

協辦比賽的啟迪思維訓練中心創辦人史迪朗(左)、客戶經理余穎詩(右)
協辦比賽的啟迪思維訓練中心創辦人史迪朗(左)、客戶經理余穎詩(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