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保育|政府擬保留《城寨》電影佈景 藝評界:記錄非僅為「打卡」 冀舞台劇納保育之列|Yahoo

陳國慧說,表演藝術保育和承傳不應在「打卡」和電影止步,希望當局能資助藝團在舞台劇保育之路起步。
陳國慧說,表演藝術保育和承傳不應在「打卡」和電影止步,希望當局能資助藝團在舞台劇保育之路起步。

【Yahoo 新聞報道】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引起熱潮,有輿論關注電影細緻的佈景能否獲保育,早前政府明言,正商討能否重現佈景供旅客「打卡」。

不過值得保育的藝術作品,又是否只有《城寨》這套電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總經理陳國慧表示,《城寨》提高公眾對表演文化保育和活化的意識,但記錄不應在「打卡」和電影止步,應藉此契機思考將舞台劇等其他表演藝術納入保育之列,將這些轉瞬即逝的演出留下印記,才能將反映社會縮影的舞台延續。協會本月底將舉辦國際研討會,邀請海外專家商討表演藝術保育和承傳,冀參考海外經驗,為業界爭取到資源在表演保育和活化路上踏前一步。

保留《城寨》佈景助關注劇界保育 惟非打卡止步

陳國慧說,《城寨》是特別的例子,提高了大眾對電影的保育意識,而「打卡」是市民喜愛的呈現,過往不少膾炙人口的電影亦吸引到旅客到取景地朝聖,從而促進了「城市名片」的發展。

但她認為保育不應在「打卡」止步,政府和社會可藉此考慮讓演藝文化植根的可能性,進而讓大眾踏前一步,了解藝術文化和劇目反映的社會脈絡,「觀眾對這些作品有認識和印象,自然會對相關文化歷史有興趣。」

她續指,《城寨》的佈景保育亦是契機,讓政府和社會思考保育和活化其他表演藝術,例如舞台劇,因為創作靈感往往來自生活和社會現況,舞台可謂社會的縮影,才能與觀眾產生共鳴,「我們可以透過舞台藝術手段思考社會的不同面貌」,惟本港演期普遍只有短短數天,即使作品大收旺場,觀眾仍是有限,表演藝術轉瞬即逝,無法不斷重溫,保育和活化才能促進社會的反思,甚至增加社會大眾對其地方文化的認同感,粵劇便是佼佼者。

歐美博物館重現劇場製作流程吸觀眾眼球

她曾到歐美多國考察表演藝術保育的做法,說到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V&A),她表現得最興奮,因為 V&A 當時將劇場製作流程呈現於眼前,由作者手稿開始、服裝設計的繪圖到成品、布景設計模型、宣傳的廣告和場刊,以及訪問剪報等等,讓參觀者置身其中,猶如劇場製作的一份子,「我真的很 impressed ,(博物館)是從觀眾有興趣的角度,將一些睇看起來是舊的物件或文獻,重新將其表演性提升,令大家重新思考這物件與觀者之間的關係。」

英國V&A博物館的「劇場與表演」的展覽,展出音樂劇《獅子王》的戲服。(受訪者提供)
英國V&A博物館的「劇場與表演」的展覽,展出音樂劇《獅子王》的戲服。(受訪者提供)
陳國慧說,V&A博物館不只展出服裝,更將製作流程呈現,提升觀眾對文獻的興趣,令她十分深刻。(受訪者提供)
陳國慧說,V&A博物館不只展出服裝,更將製作流程呈現,提升觀眾對文獻的興趣,令她十分深刻。(受訪者提供)

她續說,法國國家級的「舞台戲服和佈景博物館」(Centre National du Costume de Scène et de la Scénographie),收藏了十七世紀至今的服裝,亦會有工作坊指導參觀者如何拍攝,才能做到檔存,將文化承傳的知識和經驗推廣出去。

韓旅客飛英國只為欣賞劇作 舞台劇圖書館成朝聖地

美國林肯表演藝術中心(Lincoln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的圖書館更收集了昔日紐約舞台劇的錄像,包括香港話劇團的桂冠導演毛俊輝 70 年代在百老匯演出的《太平洋序曲》(Pacific Overtures),成為行內人的朝聖地,免費欣賞巨著。陳國慧說,英國國家劇院亦有舞台劇錄像借閱服務,一度成為南韓旅客的必到之處。

中英劇團文獻庫 6 年前成立文獻庫,整全劇團過去 45 年的珍貴演出印證。
中英劇團文獻庫 6 年前成立文獻庫,整全劇團過去 45 年的珍貴演出印證。
香港話劇團設有服裝間和道具倉,可能是劇界中較幸運的例子,但面對空間和資金不足,仍要定期「斷捨離」。
香港話劇團設有服裝間和道具倉,可能是劇界中較幸運的例子,但面對空間和資金不足,仍要定期「斷捨離」。

歐美的表演藝術保育已相熟成熟,其實本港也有一個電影資料館可參考,惟陳國慧坦言,即使舞台劇發展近年愈趨成熟,但仍然是較小眾,在缺乏明星效應下,短期內難以仿效電影業界成立「電影資料館」。欠缺官方、統一的博物館,加上本港藝團連表演的土地和資金都匱乏,即使是九大藝團之一的中英劇團和香港話劇團在保育和活化工作上,亦面對許多困難,到底保育之路可以如何走?

倡港「化整為零」 提供資源助藝團保育活化

陳國慧則說,比利時走了一條不一樣的路,並無設立博物館,而是選擇成立資源中心 Het Firmament,以去中心化方式,為有意成立文獻庫的藝團提供專業知識和評估,由零開始協助藝團自行做保育,以及如何透過科技做檔案備存。她認為,香港亦可參考有關做法,以「化整為零」作為保育方向。

陳國慧曾代表香港業界到海外交流,從海外的表演藝術保育中取經。(受訪者提供)
陳國慧曾代表香港業界到海外交流,從海外的表演藝術保育中取經。(受訪者提供)

「國際表演藝術圖書館、博物館與資料館協會」國際研討會將於本月底揭幕,是這個國際研討會舉辦 70 年以來,首次落戶亞洲,將會商討文化藝術保育和承傳,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和藝發局均是主辦單位,陳國慧冀今次研討會能讓協會更有「牙力」,向藝發局爭取恆常資源,讓每個劇團都能獲批資源做好文化承傳,「要有電影資料館實在太遙遠,我等得來,其實這 10 年可能又有更多東西消失,所以較容易處理是從製作資源入手,令藝團知道可以在製作過程中,撥備部份(資金)做記錄。」

協會冀先向不同藝團了解其保存上面對的困難和需要,再向政府爭取撥款,或要求當局在批出演藝團體資助時,訂下保育條件,讓不同劇團自行建立其文獻庫,「我哋唔係為自己做嘢,係為香港文化嘅將來。」

文體旅局:土地不足難留實體 只能數碼方式留檔

《Yahoo 新聞》亦向政府相關部門查詢表演藝術保育的進展,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回覆指,政府致力推廣表演藝術,但是否設立專館展示演藝相關的資料及文獻須考慮資源、公眾需要、版權等不同因素,而現時文化博物館等已有展示與演藝相關的資料,例如粤劇的表演用品、戲服、戲橋、演唱會曾使用的樂器和舞台服飾等。

政府正研究保留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的佈景,成為表演藝術保育的契機。(官方劇照)
政府正研究保留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的佈景,成為表演藝術保育的契機。(官方劇照)

至於會否參考《城寨》重現舞台劇的經典場景,當局則指,政府會按會實際情況考慮,是否利用個別演藝節目的場景拓展觀眾層及提升市民認知的工作,但強調場景保育只是推廣表演藝術其中一個途徑。

當局續指,康文署在支持演藝團體製作節目的預算中,一般亦包括拍攝及錄影相關演出作紀錄用途的費用,以協助藝團攝錄完整的演出作存檔和紀錄之用。當局又指,藝發局已設有「藝術資訊中心」和透過建立「藝術活動資料庫」及推行「口述歷史及資料保存計劃」等方式,推動文化藝術相關資料的保存與承傳,但坦言本港土地資源有限,只能透過數碼方式記錄及保存相關資訊,但政府亦樂見藝團,主動推行相關工作。

藝發局:有意保育藝團可申資助

藝發局補充指,由於香港土地資源所限,當局透過建立「藝術活動資料庫」,以電子方式記錄及保存藝術活動的相關資訊,包括場刊,宣傳單張,劇照等,推動文化藝術保育,相關工作現正進行中,強調會積極與業界溝通,搭建平台分享相關的經驗和知識,若個別藝團有保存與承傳文化藝術的具體計劃建議,亦可向當局提交資助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