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子女被欺凌?專家教父母 5大應變方法!

校園欺凌|子女被欺凌?專家教父母 5大應變方法!
校園欺凌|子女被欺凌?專家教父母 5大應變方法!

校園欺凌問題存在已久,一直備受社會各界關注。要正視欺凌事件,除了需要學校介入及加強有關方面的教育,家長的關顧角色亦十分重要。香港小童群益會計劃經理羅安琪姑娘指小學欺凌事件常有發生,若發現孩子被欺凌,父母該如何作出適當的處理?

小學常見欺凌問題

羅姑娘指出小學常見的校園欺凌問題,大多是排擠、言語欺凌及取笑別人等。其中部份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小朋友更有可能因與其他小朋友特性不同而被惡作劇或被取笑戲弄。

如何察覺小朋友被欺凌?

1.家長應多關心小孩在校情況

當孩子踏入小學階段,不少家長可能會因過於著重學業成績而忽略關心他們的校內狀況。為幫助家長掌握他們校內的社交狀況,羅姑娘建議家長多主動關心,並鼓勵他們分享在學校遇到的事情,不要等到孩子在學校遇到事情才問他們,而是及早識別孩子在朋友圈中的角色,多聆聽孩子以掌握他們與同學的互動。

2.不願返學 提不起勁

家長可多留意孩子平日的行為及情緒會否有強烈轉變,如上課的動機很低、做事提不起勁等,並耐心地聆聽他們發生什麼事情。小朋友的表達十分直率,只要家長培養良好的親子溝通與關係,相信孩子亦會勇敢地向家長傾訴所遇到的欺凌事件。

如孩子上課的動機很低、做事又提不起勁,家長便應耐心關心他們發生什麼事。
如孩子上課的動機很低、做事又提不起勁,家長便應耐心關心他們發生什麼事。

3.經常性受傷、焦慮

孩子身體經常性出現受傷、刮傷,有可能是與同學發生肢體碰撞或被欺負。若孩子頻繁出現頭痛及肚痛等身體痛症,以及出現失眠、焦慮、脾氣暴躁、感到孤獨等情緒問題,家長便需多加留意。

小朋友會否有欺凌者的特性?

若欺凌事件發生在自己子女身上,家長很多時會認為這只是孩子在玩耍,唯有及早發現及正視問題才能適當地引導及教育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自我形象低 顯示自我權力

欺凌人的孩子容易因自我形象低落,透過欺凌別人顯示自我權力,從話語權獲取成功感。另一方面,欺凌者的同理心亦往往較低,容易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身上,渴望獲得大家的關心、注意,甚至會以排擠的言語或行為表達其反抗心理。

脾氣暴燥 要別人遷就

經常需要別人遷就、愛吹捧自己或容易脾氣暴躁的孩子,亦容易不知不覺成為欺負人的角色。只要家長及早識別及正視欺凌問題,便能透過早期教育加強情緒支援,讓孩子在家長的陪伴下培養同理心,建立互相尊重,學習了解別人與自己不同的地方。

如遇到小朋友被欺凌,該怎麼做?

  1. 先細心聆聽

面對衝突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必經的發展階段,家長不一定要挺身而出,亦無須過份緊張,反而可將其當做孩子成長的絕佳機會,嘗試聆聽子女的想法和感受。若欺凌已持續發生一段時間,建議家長先了解清楚實際情況,例如被同學改花名對孩子而言是玩耍或是欺凌等,透過了解孩子平日在學校與同學的相處模式評估狀況。家長過份衝動的處理方法有機會直接影響孩子在學校的社交,導致適得其反,因此家長需冷靜應對。

成長期間小朋友必定會遇上衝突,但家長也不需要太敏感,不一定要挺身而出,反而最重要是聆聽。
成長期間小朋友必定會遇上衝突,但家長也不需要太敏感,不一定要挺身而出,反而最重要是聆聽。

2.家長不應過份衝動

家長不應急於行使權力去保護孩子。羅姑娘分享曾有家長會與欺凌者的家長當面吵架,更有試過趁接放學時間直接責罵欺凌者,但這只是以暴易暴的行為。當家長未能掌握更多資訊,處理方法很容易過份衝動,因此家長首先要平心靜氣。家長作為孩子的模範,孩子也會有樣學樣,若以後遇到類似的事情,孩子亦有可能會小題大做,對孩子而言不是正向的處事方法。

3.和校方商量

家長要與時並進,多和學校溝通,並於早期處理事件時與班主任分享及了解當時情況。在遇到情況危險時,家長亦可以和校方、駐校社工、如班主任、老師等孩子信任的人商量,確保孩子的安全。

4.讚賞小朋友 敢於表達

當孩子願意與家長坦誠分享所經歷的校園欺凌時,家長亦可對孩子的勇敢表達表示讚賞,讓孩子知道這不是他的錯,也不是羞愧的事。

5. 教育小朋友學懂應對

為避免及減少欺凌事情發生,家長與孩子可以透過角色扮演形式演繹不同學校場景,如「被同學改花名的感受是怎樣?」,家長亦也可藉此教育孩子面對校園欺凌時可將真正感受直接、有禮地表達,並透過早期教育,讓孩子學習不同回應的態度,阻止欺凌事件發生。

香港小童群益會計劃經理羅安琪姑娘
香港小童群益會計劃經理羅安琪姑娘

更多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