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擱淺鯨魚估計為朗氏印太喙鯨 全球罕見 首次活體現香港

【動物專訊】一條約6米的喙鯨昨日游進香港水域,傍晚在大澳水域擱淺,身體有多處傷痕,一班大澳居民曾嘗試將鯨魚推向大海但不成功,漁護署及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派出獸醫為鯨魚急救,惟鯨魚終傷重死亡。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副會長麥希汶則表示,該喙鯨應是香港首次出現活體喙鯨,而該喙鯨活體目擊紀錄極少,研究人員多數發現他時已是屍體。

漁護署和海洋公園獸醫昨晚到場,將鯨魚進行麻醉及檢查,發現鯨魚已經受傷,身體非常虛弱,最終在診斷期間死亡。漁護署安排躉船將屍體運往大欖水警基地,海洋公園獸醫會為鯨魚屍體進行解剖。

麥希汶表示,該學會昨日出海觀察海豚的時候,約在上午11:20左右,亦發現了該鯨魚在大澳水域出現,估計是喙鯨,根據其特徵估計是屬朗氏印太喙鯨。她說當時觀察所見,該喙鯨看似健康,無人為外傷,沒有明顯擱淺的跡象,附近沒有其他船隻,他們當時短暫觀察了20分鐘,記錄了喙鯨的資料後便慢慢離開。

「當時,我哋都希望呢條路過的喙鯨,能如過去一些香港鯨豚過客(曾在香港出現過的座頭鯨、偽虎鯨群、瓶鼻海豚群),安全地全身而退,順利回到離岸原來的棲息水域,我們亦都避免活體罕見喙鯨出沒的消息引發騷動、引致不熟悉鯨豚習性的船隻靠近。」她說,他們早上見該鯨魚身上有喙鯨或其他鯨豚常出現疑似受雪茄達摩鯊攻擊過的痕跡,這對野生動物來說可以說是正常,惟夜晚市民再發現該喙鯨時,他已受傷出血及長時間擱淺,與早上觀察情況不同,同時亦不排除該鯨魚本身有健康隱患。

麥希汶表示,喙鯨一直以來都很神秘,其身體黑色、有明顯吻部、額隆無太突出、約4-5米長,活體研究目擊記錄好少,較離岸深水,南中國海都可能係棲息地。多數喙鯨都因研究資料不足,無法判斷野外種群數量,現時喙鯨有24種,隔幾年有時就有科學家發現新喙鯨物種,喙鯨可算是大家族。據知,有些喙鯨的潛泳時間是鯨豚之最 ,潛水可達2小時。

朗氏印太喙鯨平常在幾百米深的水域活動,香港的水域對他來說算是很淺,如果他能認到路、只短暫路經及身體健康,他應該有能力自行離開。但如他因擱淺外傷、長時間擱淺,則難以生存。其實,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會在今年頭也曾有另一種喙鯨的屍體,而活體則屬首次。

The post 大澳擱淺鯨魚估計為朗氏印太喙鯨 全球罕見 首次活體現香港 appeared first on 香港動物報 Hong Kong Animal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