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平權案|原申請人抑鬱亡 母憶述兒子背後辛酸 慨嘆官司是否「步伐太快」
兩宗爭取同志平權的司法覆核案,前後經歷 5 年拉鋸,周二(26 日)獲判終極勝訴,惟當年入稟的吳翰林 Edgar 已無法見證。(見另稿)他於 2020 年底受抑鬱困擾自殺離世,官司由丈夫接手。
Edgar 遺下兩宗官司,亦遺下已屆花甲之年的母親。吳母於裁決前接受訪問,坦言自己思想保守,面對兒子出櫃,曾經抗拒。
「Edgar 話,錫你個仔,應該包容愛護,唔好遮掩。」
兒子一句說話,她嘗試去接受,更遠赴英國觀禮,只盼兒子開心、有人疼錫。
其後目睹 Edgar 為爭取平權高調受訪、打官司、被教會「遺棄」,幾年間飽受精神及財政壓力。
「佢話呢個係好偉大嘅使命,得到好多人贊同……」
眼見兒子承受沉重代價、患上抑鬱,最後悲劇收場。吳母事後回想,坦言對官司有保留:「呢啲嘢潛移默化,駛唔駛步伐咁快呢?」事過境遷,她說憶起愛兒仍會感觸落淚,現以工作及照顧家人為寄託。
媽媽眼中的孝順仔
在公眾眼中,Edgar 是爭取性小眾權益的代表。
他於 2017 年 11 月與另一半在香港一間教堂成婚,是首對在香港教堂行禮的同志伴侶。Edgar 當年曾受訪,笑說為了倡議平權而結婚。他隨後亦身體力行,活躍於不同性小眾活動,曾在「Pink Dot HK 一點粉紅」活動擔任司儀,參與籌備活動,後來又為了爭取同志平權,針對房屋政策及《遺產條例》,先後提出兩宗司法覆核,希望能與另一半同住,為對方提供保障。
在吳母眼中,Edgar 是孝順兒子,一切以母親為先。
小時候熱愛中樂,想報讀演藝學院,但母親反對,覺得他「讀得書」,Edgar 最後選了會計。
「音樂陶冶性情冇所謂,當係職業,尤其中樂,我唔係咁主張,(事後)我都後悔。」
後來到英國留學,Edgar 不論身在何處都會寄名信片回家,與母親分享所見所聞;又曾到名店通宵排隊,買手袋送贈母親;為了與母親同遊倫敦,更兼職洗碗儲錢。
「個仔真係好孝順我,約我去街,佢第一時間搶咗我手袋幫我孭手袋。」
Edgar 亦是虔誠的天主教徒,自幼跟隨母親返教會、上主日學,「佢拉丁文、聖經好叻,係好 smart 嘅學生」,並獲教區重視,被選為「青年領袖」。
「心地好好,做好多義工……我依個仔其實真係好叻。」吳母娓娓道出兒子 33 年的人生,流露無盡思念。
Edgar 為家中長子,另有一名弟弟。吳母與 Edgar 親父於早年離婚,隨後父親去世,由吳母獨力照顧兩兄弟。Edgar 中學就讀傳統名校,自小運動、音樂及學業方面均有傑出表現,尤其鍾情於划艇、游泳及揚琴。
吳家當眼處擺放著多個由 Edgar 贏得的獨木舟、划艇比賽獎盃,時隔 4 年多仍一塵不染,吳母視如珍寶。
兒子剖白感情關係 母親憂心但盡力支持
Edgar 畢業後回港在會計師樓工作,事業有成,並認識到另一半。認定關係後,他決定向母親剖白,並首次帶男友回家見家人。
當得悉兒子與同性交往後,吳母坦言思想傳統,感到「唔開心、震騰騰」,擔心這段關係不受社會認同,擔心兒子的前路會較別人崎嶇。
Edgar 則勸說「錫你個仔,應該包容愛護,唔好遮掩」。
吳母希望兒子安好,嘗試接納他的一切、認識他的另一半,甚至在二人打算結婚時,幫忙勸說對方父母,最終兩家人一同赴英觀禮,為兒子們送上祝福。
兒子為官司放棄全職工作
吳母形容,婚後不久,二人「條路都行得 ok 嘅」;過時過節,一家人同枱聚餐,氣氛融洽,一切如常。其後兩人因為於 Edgar 名下的公屋同居,遭投訴至房署,「日夜顛倒都嚟查」,二人於是購買居屋。奈何問題未解決,房委會又指,同性配偶不屬「家庭成員」,不能入住居屋單位,亦不能於未補地價情況下,獲轉讓業權。
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差別待遇,觸發 Edgar 展開與政府的漫長訴訟。
「佢話呢個係好偉大嘅使命,得到好多人贊同…… 佢話係頭上一個光環,好多人都支持。」
光環背後,母親卻留意到,兒子從沒談及背後的辛酸,「我問過佢,唔怕上庭好大壓力咩?佢話有律師代表我。」吳母又指,Edgar 曾透露難以負擔鉅額律師費,唯有放棄全職會計師工作,以符合法援要求。當她再追問,感覺到兒子態度迴避,不再想討論。
「嗰刻開始,阿仔開始逃避我,唔想直接同我溝通。」
教會撤回任命 兒子感被遺棄
除了面對官司壓力,Edgar 亦因為同志身分,在宗教上受打擊。他於 2017 年 1 月在英國註冊結婚後,遭教會撤回「聖召委員會委員」的任命。
吳母形容,事件對 Edgar 影響很大,「覺得俾人遺棄……第一次俾人遺棄」。
尚算幸運的是,Edgar 接觸到同志友善的教會,二人同年年底在教堂舉辦婚禮,還邀請傳媒採訪。當 Edgar 於 2020 年底離世時,亦由 3 名牧師為他主持安息彌撒。
母亦患抑鬱 慨嘆官司是否「步伐太快」
2020 年 12 月 7 日,Edgar 受情緒困擾自殺身亡。伴侶無法認屍,吳母簽署同意書讓他認領 Edgar 遺體,Edgar 隨後被火化、海葬撒灰。吳母與兒子的伴侶其後就領取遺物等安排出現分歧,吳母撤銷授權。
白頭人送黑頭人,面對愛兒驟然離世,吳母亦患上抑鬱症,須定時覆診及服藥幫助入睡。
回想兒子承受的一切,吳母坦言對官司有保留。她指,認同社會需尊重不同性取向,但「呢啲嘢潛移默化,駛唔駛步伐咁快呢?」
憶起愛兒昔日種種,吳母仍會感觸落淚。專注工作及照顧家人,成為她的精神寄託。
案件拉鋸 5 年,終院 5 位法官最後一致裁定,海外結婚的同性伴侶超越了純粹同居的關係,與異性夫婦無異,具有同等密切的關係,可成為遺產受益人,又指房委會的排他政策,剝奪了海外已婚同性伴侶在同一屋簷下生活的權利。
Edgar 爭取多年的訴求,最終獲得肯定。
法庭線 The Witness Facebook 專頁
法庭線 The Witness Instagram 專頁
法庭線 The Witness YouTube 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