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醫療|最新年度醫療風險報告出爐!醫管局共接29宗嚴重醫療風險警示,以及80宗重要風險事件,驚曝手術室、病房潛藏危機!

大眾醫療|最新年度醫療風險報告出爐!醫管局共接29宗嚴重醫療風險警示,以及80宗重要風險事件,驚曝手術室、病房潛藏危機!
大眾醫療|最新年度醫療風險報告出爐!醫管局共接29宗嚴重醫療風險警示,以及80宗重要風險事件,驚曝手術室、病房潛藏危機!

大眾醫療|最新年度醫療風險報告出爐!共接29宗嚴重醫療風險警示,以及呈報的80宗重要風險事件,醫療前線拉警報,驚曝手術室、病房潛藏危機!

撰文:CK@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大眾醫療|最新年度醫療風險報告出爐!醫管局共接29宗嚴重醫療風險警示,以及80宗重要風險事件,驚曝手術室、病房潛藏危機!

在救死扶傷的醫院中,也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危險!自2007年起,香港的醫院管理局(醫管局)開始實施「醫療風險警示事件政策」,並每年推出醫療風險警示事件及重要風險事件周年報告,目的就是要記錄、分析並改善醫療過程中發生的嚴重事件。這項追蹤至今已持續十七年,最新的年度報告揭露了2023年10月至2024年9月間發生的多宗令人震驚的案例。

手術室「烏龍事件」:器械遺留、搞錯部位。

最新的報告指出,在過去一年間,醫院共接獲29件被列為「醫療風險警示事件」的報告,平均每100萬個病人就診、出院或死亡案例中發生1.3宗。在這些事件中,最常見的是 「手術或介入性治療後,不慎將醫療器械或其他物品遺留在病人體內」,竟然高達13宗! 想像一下手術結束後,病人的身體裡卻遺留了紗布、導管,甚至是斷裂的儀器碎片,這對病人會造成相當大的痛苦和風險! 報告分析,這些遺留事件的原因包括器械斷裂、手術中器械的計數錯誤,以及醫護人員之間的交接不清。

更令人擔憂的是,還有9宗「手術或介入性治療過程中,弄錯病人或身體部位」 的事件發生。雖然這次的報告中沒有病人被完全搞錯的案例,但手術或治療的部位卻可能發生錯誤。例如,原本要處理右眼的雷射手術,卻意外打到了左眼;或是該阻斷左側神經,卻錯誤地在右側進行。這些錯誤雖然多數在早期被發現並及時糾正,但仍然顯示手術室裡需要更嚴謹的核對和確認機制。報告強調,術前的部位標記務必清晰可見,並且醫護團隊在手術開始前必須進行完整的「術前暫停」(Time Out)流程,再次確認病人、手術項目和部位。

病房裡的「隱形危機」:自殺事件、氧氣瓶「漏氣」、鼻胃管「走錯路」!

除了手術室,病房裡也潛藏著不容忽視的風險。報告中雖然提到,過去一年有兩位住院病人自殺身亡,且自殺率是近三年來最低;但這仍然提醒醫院需要持續關注病人的心理健康,特別是長期病患或情緒低落的病人。

另外,有一宗事件描述了在轉送重症病人時,氧氣瓶的閥門竟然沒有被打開,絕對是危及生命的大意!報告指出,這可能與醫護人員轉送經驗不足、交接不清,以及對氧氣瓶的殘餘氣體產生誤判有關,醫管局表示也因此加強了氧氣瓶使用的宣導和訓練。

報告中還提及一宗令人匪夷所思的案例:病人在隔離病房使用呼吸器時,呼吸器的管路竟然脫落。 雖然及時發現並救回一命,但這也暴露了隔離病房的監測系統可能存在漏洞,警報聲響可能無法及時傳達給醫護人員。

同樣更令人震驚的是,有一位病人因為鼻胃管被錯誤地插入了支氣管。雖然護理人員有進行pH值測試,但可能因為病人有胸腔積液而產生了錯誤判斷。這宗事件促使醫管局更重視透過X光檢查來確認鼻胃管的位置,並加強醫護人員在這方面的訓練。

用藥安全「亮紅燈」:抗凝血劑、強心劑、過敏藥物,竟無故成高風險!

藥物安全一直是醫療領域非常重視的一環。報告顯示,過去一年中80宗「嚴重不良事件」中,有高達74宗是 「藥物錯誤」!其中,最常出錯的藥物包括抗凝血劑、強心劑,以及已知會引起病人過敏的藥物。

以抗凝血劑為例,過量使用可能導致無法控制的出血,後果不堪設想。報告分析,處方錯誤和不必要的給藥是常見的問題。因此,醫管局建議醫護人員在開藥前務必仔細核對病人的藥物記錄,並利用系統的警示功能來避免重複開立過期的處方。

強心劑的使用則多發生在緊急情況,報告強調需要加強對新進人員的急救訓練,並提升團隊溝通和藥物管理的意識。至於已知會引起病人過敏的藥物,即使只是眼藥水或盤尼西林,一旦用錯也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此外,報告中也有6宗「病人身份辨識錯誤」 的事件,雖然造成的後果多為輕微,但報告也提醒醫護人員在給藥、處方甚至進行檢查前,務必再三確認病人身份,千萬不能只依賴床號等單一資訊。

面對這些醫療風險,醫管局亦非坐視不管,報告中詳細列出了許多正在進行或計劃推行的改善措施。例如,透過手機應用程式記錄傷口敷料,以減少遺留;推廣氧氣瓶的安全使用,甚至考慮使用更智能的電子氧氣瓶;提升藥物掃描器的功能,以減少病人身份辨識錯誤;針對高風險藥物制定更嚴謹的使用規範;加強止血帶使用的管理,甚至測試具有自動鬆綁和計時功能的智能止血帶;以及強化醫護人員在判讀鼻胃管X光片方面的能力。

醫管局表示已積極從這些事件中學習,透過出版刊物、舉辦研討會等方式,分享經驗和教訓;並計劃引進更專業的訓練,提升事故分析和改善的能力。未來,醫管局更希望透過新科技應用,例如建立更完善的藥物資訊系統和檢驗結果追蹤系統,來進一步提升病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