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丨物質賞罰易弄巧反拙? 唔聽話扣零用、做家務賺零用、考得好有獎金 你中幾多樣?

育兒丨物質賞罰易弄巧反拙? 唔聽話扣零用、做家務賺零用、考得好有獎金 你中幾多樣?
育兒丨物質賞罰易弄巧反拙? 唔聽話扣零用、做家務賺零用、考得好有獎金 你中幾多樣?

你偏好用「胡蘿蔔或是棍子」去進行管教嗎? 這裏引用了「胡蘿蔔與棍子理論」(carrot-and-stick) 概念,一般胡蘿蔔意指獎賞,棍子則代表懲罰。兩者兼用是常見的管教方式。

為了令孩子努力讀書或改善學業成績,父母會做些甚麼呢?

理財社工(下稱社工)見過有父親為增加兒子準備考試的動機,不惜大灑金錢買入數千張兒子偶像的光碟,協助他的偶像「衝榜」(意指提高人氣排名)。又聽過有母親向子女提出若公開試考獲5星星,可享每科1000元獎勵。以上例子可能較為誇張,但全部都是真人真事,常見的物質獎賞可能是做家務就給零用錢,跟父母出去拜年可享額外利是錢等。

常見的物質獎賞可能是做家務就給零用錢,跟父母出去拜年可享額外利是錢等。
常見的物質獎賞可能是做家務就給零用錢,跟父母出去拜年可享額外利是錢等。

反過來說,利用物質進行懲罰的例子便可能是因「不夠聽話」而被扣減零用錢﹑因成績不佳而失去旅行機會,極端一點會出現以下說話︰「我養你,唔聽話就出街瞓」﹑「你食嘅住嘅都係我嘅」,藉由物質上的付出去壓制對方,這樣何嘗不是一種懲罰暗示。而利用正負後果去教導子女的家長其實並不少數。

這裏引伸第一個問題,獎賞與懲罰,哪種方法更令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深刻的印象往往伴隨較強烈的情緒反應。而我們可能較易憶起懲罰,原因有以下幾點︰

  • 「消極偏見」(negativity bias)︰我們對負面的訊息都較為敏感,對於正面的訊息就容易習以為常;

  • 相比正面事件,人腦在處理負面事件需投放更多資源,因而會記得較花資源的事件;

  • 相比正面事件,負面事件對我們心理造成的影響更帶來鮮明的感覺。

因此有人崇尚要令子女「識驚」的管教方法,試圖藉著懲罰讓子女加深記憶,「自動」學乖。

過度使用物質獎勵與懲罰,又會帶來什麼影響及後果呢?

很多學說都提到,單單是知悉外在獎勵的存在(這裏還未定義是否過度獎勵),已經會減低孩子內在達成目標的動機。舉例說,小學生放學回家準備做家課,父母主動表達「你做好功課,我帶你出去玩」的那刻起,已經會減低孩子想完成家課的動機,因為孩子的重點這時會被轉移到「出去玩」,而非「完成功課」上。習慣著眼外在獎勵,長遠來說甚至會令人失去尋求知識及成長的內在動機,所以有人會說「當興趣變成了工作,工作就沒有樂趣了」。

然而,很多物質上的賞罰其實都是父母單方面塑造出來的。年紀尚小的子女本來未必理解「正版Minions」才可愛﹑吃豐富大餐是種享受或者生日必需要去旅行的概念,更多時候他們只想做到父母心目中的「乖孩子」形象,而非得到獎勵。過度提供物質獎勵,孩子可能會發展出「進步必須擁有物質享受」的概念,他日長大成人後,亦會較傾向以物質去補償或者滿足自己;又或是因小時候滿足不到父母的要求而無法享受獎勵,長大後便更容易或更願意花費來彌補自己兒時不足的感覺。至於以物質進行懲罰,則容易製造出「講錢傷感情」的感覺,在本應親密的家庭中形成金錢代表權力或控制他人的氛圍,令下一代對金錢產生不良的價值觀。

過度提供物質獎勵,孩子可能會發展出「進步必須擁有物質享受」的概念,他日長大成人後,亦會較傾向以物質去補償或者滿足自己。
過度提供物質獎勵,孩子可能會發展出「進步必須擁有物質享受」的概念,他日長大成人後,亦會較傾向以物質去補償或者滿足自己。

物質獎賞與懲罰有效嗎?我們又該如何拿捏平衡呢?

由於物質獎勵及懲罰能給孩子帶來即時的感覺,因而很多家長都偏好物質管教帶來的快捷效果。然而,在育兒的路上,通常快捷的管教方法對長遠來說未必是收穫最佳的方法︰責備比解釋快﹑體罰比道理快﹑扣零用錢比建立規矩快,但這些方法都折損了教育孩子的機會。社工明白現今很多雙職父母為了彌補不夠時間陪伴子女成長的缺失,會選擇用物質去填補他們的心靈,從而降低自己的內疚感。孩子大多無法選擇成長或被教養的方式,因此身為照顧者的我們,更要留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恰當。成年人並非完美,我們亦受成長經驗所限,可能會潛移默化塑造出既有的管教模式,但我相信為了下一代,我們都會願意花時間去學習或調整自己的育兒方式。

物質賞罰固然不是只有一面倒的壞處,重點是避免讓孩子誤以為成長目的是為了得到父母的物質獎勵,別令孩子習慣依賴父母或物質等外界引誘去過活,因此不同的管教方式都需要配合良好的理財及價值觀教育。我們亦要避免掛鉤物質享受與自我價值,別讓孩子誤會沒有錢,等同沒有自尊。盡早引導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價值觀以及行為習慣,協助子女了解賞罰有時以及其背後原因,例如賞罰針對的是他的行為或決定,而非他的個人特質及性格,或透過整體表現而非單一成績去兌現獎勵,或單純以禮物讚賞其勇敢、真誠的個人特質。社工相信若能好好平衡價值觀教育及賞罰機制,自然能養育出一個對未來有盼望﹑對自己有信心而又對成長有要求的孩子。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你有選擇的話,你會偏好用「即時賞罰」還是「長遠價值觀教育」去協助子女成材呢?

文章由香港家庭福利會理財教育中心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葉玉瑩提供
文章由香港家庭福利會理財教育中心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葉玉瑩提供

更多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