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憂市民買稍高於400萬樓印花稅急增 政府:不會支付更多
【on.cc東網專訊】2月底公布的近一份《財政預算案》宣布把400萬港元或以下從價印花稅劃一為100港元。當局預計連同特別寬減,會令政府每年減少4億港元收入。有議員關注新計算方式下,市民購買價值稍為高於400萬港元的物業時,印花稅會「彈跳式增加」。當局解釋,由於要保持1.5%的稅率,新公式會令「前面條線快少少」,但強調沒有市民會因而支付更多印花稅,有議員笑稱:「佢(政府)唔係喺買家嗰個角度諗。」
立法會審議《2025年印花税(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今日(7日)召開會議。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秘書長(庫務)陸嘉健表示,把400萬港元或以下從價印花稅劃一為100港元後,預計連同特別寬減,有15%物業可受惠於措施。他續指,措施會令政府每年減少4億港元收入,政府在財政預算案公布後作出相關命令,期望立法會早日將相關條例草案納入法律。
議員陳曼琪關注特別寬減如何計算得出,以及會否考慮提高寬限。陸嘉健回應指特別寬減措施是期望將印花稅「拉直線」,避免物業價錢稍為高於400萬港元後,便開始急增。另一議員郭偉强亦問及現時措施會令政府每年減少4億港元收入,假如提升至500萬港元以下物業會令政府減少多少收入,陸嘉健回應指減少10億港元。
議員江玉款認為措施令購買樓價錢稍為高於400萬港元的準業主「買貴少少,佢就會畀好貴嘅稅」,犧牲了部分市民的需要。陸嘉健進一步解釋指特別寬減措施是期望保持1.5%的稅率,假如公式是「100港元加超過400萬港元的款額的10%」,實際上會令1.5%的稅率被廢除。他指因此要令「前面條線快少少」,調整為「100港元加超過400萬港元的款額的20%」。他又強調新措施下,並沒有市民會因此支付更多印花稅。郭偉强聞後笑言:「佢(政府)唔係喺買家嗰個角度諗。」
另一議員鄧家彪關注是否有數據顯示措施能幫助到多少收首置家庭,同時又關注以往政策是否曾提高寬減的物業價值後,向下回調。陸嘉健表示,除了2013年「辣招」外,未曾將寬減的物業價值下降,又重申政策目標是幫助市民置業,每次調整印花稅針對的群體不同,難以衡量實際上補助多少人上車。
議員陸瀚民舉例,以往380萬港元的單位須付5.7萬港元印花稅,新措施只是象徵式收取100港元,他認為新措施雖然令政府收入減少,但能激活換樓市場,關注當局未來調整印花稅時有何考量。陸嘉健指措施主要是協助希望購入細價樓的準業主,但是措施確實對政府收入有影響,要視乎政府財政狀況、市場環境等因素,考慮是否調整寬減措施。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