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娛樂圈 |專訪 《三命》講抉擇?陳國邦、陳佩思、張錦程「究竟我哋仲有冇得揀?」
上世紀港劇家家戶戶晚晚追捧,如今中日韓美台陸劇、Nelflix Disney+隨手拈來,就算再優秀的電視製作人材,也都逃不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命運,自1988年執導TVB電視劇《殭屍奇兵》後,闊別三十七年的杜琪峰,終以監製身份回歸港劇,並以電影製作模式拍攝《三命》,今回杜Sir拿着權杖牽頭,有望把港劇帶回河東重振聲威。
《三命》貫徹杜琪峰電影世界的無常人生宿命論,命運本來就是一條選擇題,正如有份參演的張錦程、陳國邦和陳佩思,因為過去微不足道的選擇而先後離開TVB,四個曾經在TVB擦身而過的人,命運終究讓他們在《三命》遇上。
【張錦程 為真愛出軌】
有關人生的選擇題,當年的張錦程本可以選擇順利升上中六,卻因為不喜歡「死讀書」的香港主流教育方式,讓他不知不覺間偏離了預設的人生路。
「記得在會考時要考宗教,宗教是一種信仰,涉及精神層面,為甚麼信仰會變成硬性的考試題目?為甚麼要去考核我們對信仰的熟悉度?為甚麼把本來好純粹美好的事,硬生生地去格式化,但那個格式為甚麼要由人去決定,如果是宗教,為甚麼不交給神去決定?」
選擇源自性格,同時性格亦能改變命運,張錦程壓根兒的反制度思維,就把他帶進《三命》駱耀成的角色裡,當上一個不負責任想拋妻棄子的男人。
「我發現我對人好有興趣,我會很喜歡研究人的不同決定,這件事情上有幾個人,A會這樣決定,B會這樣決定,C又會那樣決定,我覺得這件事很無限,因為細心觀察每一個人,你會閱讀得更多,為何他會作出這樣的決定?有時會覺得這個人到底是不是神經病?為何會這樣做?但其實好多時不會有答案,但過程卻很能滿足自己。」
「就像這次在《三命》裡,我是負責出軌!哈哈!其實杜Sir在開拍前已三番四次提醒,我的角色並非『鹹濕』,而是遇上真愛,因為第三者而做回真正的自己,雖然遇上了對的人,但因為在結婚後才出現,而婚姻本來就是一份合約,反悔就代表不負責任,其實我的角色不是不想去負責任,而是不懂去負責任。」
【陳國邦:面對杜琪峰,絕不能掉以輕心!】
陳國邦於1989年加入TVB,剛好跟1988年離開TVB的杜Sir擦身而過,沒想到三十多年後的今天,兩個來自TVB的男人,終在另一個平台遇上。
「畢竟面對一個大師級人馬,所以不可以掉以輕心,遠在未收到劇本的時候,我已經尋遍杜Sir的電影、訪問和講座來看,要了解他的創作理念,就要走進他的腦袋裡,真正收到杜Sir的劇本,我自認能夠配合到杜Sir的角色。
「其實故事有生命的,角色也有生命,而我就是要怎樣加上陳國邦的特質和理解角度,然後再變成大家看到的駱澤信。」
《三命》的命題就是人生裡遇到不同的選擇題,不同的選擇會讓人走出不同的人生。
「我不覺得《三命》想表達的是選擇題,因為選擇題代表我們仍然可以有選擇,現在探討的是究竟還有沒有選擇?即是所謂的宿命論。」
「我覺得《三命》讓我的人生方向變得清晰了,打個譬喻,如果陳國邦不讀書就會去做黑社會,如果陳國邦選擇了讀書,便會去當上公務員,但是,我們正常情況下是沒有如果,要是這次給我一個機會,嘗試用如果去探討生命,在過程中體會到另一種人生經歷,原來我走一步,天也會走一步,兩步加起來,究竟能夠走得有多遠?有沒有轉了方向?在這兩步未配合之前,我們不會知道後面事情,原來一人走一步,可以衍生出好多不同組合的事發生。」
【陳佩思 找到和杜Sir相處的模式】
藉參加模特兒比賽入行的陳佩思,比賽參加者還有余文樂及李蘢怡,兩者甫出道便成名,而陳佩思的軌跡卻在兒童節目當主持。
「如果沒有參加模特兒比賽,往後我不會加入TVB藝訓班,也不可能是《三命》裡的林寶燕。」
2016年已經入行12年的陳佩思,因為欠債而迫於在杜Sir執導的電影《三人行》中當一個行行企企沒名字的角色,人生就是假如沒有遇上A,往後便不可能遇到B。
「我覺得我的人生沒有『選擇』這個課題,我是跟著流程去走,那時候被人騙了一筆錢,然後有人打電話來說杜Sir有一個跟組演員的空缺,問我做不做?沒有一個人願意做,但我當時沒有選擇,所以我拆除所有的尊嚴,我變得沒有底線!」
稍微有點經驗的演員,也過不了自己做一個行行企企的跟組演員(即人肉佈景板),讓杜Sir在一眾毫無經驗的人當中,看到能夠輕而易舉把兩頁紙對白倒背如流的陳佩思,然後再慢慢演變成《三命》裡一個有名有姓的角色──林寶燕,她既是陳國邦的媽媽,也是張錦程的太太,一個由20歲演到60歲,來自不同年代的角色。
「我找到一個和他相處的模式,不明白就問他,他喜歡一個演員去問,但你不可以因為假裝明白而做錯。」
「我的角色是好典型的八十年代女人,用火水爐煮食,一個不會埋怨環境差,有瓦遮頭、有公屋、有張床便永遠感恩,沒有遠大理想,只一心想著持好一頭家的簡單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