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嶼鳥類調查報告:挖蜆、圍攝滋擾水口候鳥覓食

一群攝影愛好者在泥灘上短距離捕捉正在覓食的鳥兒。    (觀鳥會報告)
一群攝影愛好者在泥灘上短距離捕捉正在覓食的鳥兒。 (觀鳥會報告)

香港觀鳥會發表南大嶼海岸鳥類基線調查。在 2021 年底至 23 年底的兩年內,於水口、貝澳、十塱及分流錄得 265 種鳥類,佔全港鳥類物種的 46%,當中有七種是首次在大嶼山發現。調查指出,水口的人類活動對鳥類的滋擾較為頻繁,建議當局樹立資訊牌提示公眾。

四濕地錄得 265 種鳥類

香港觀鳥會獲大嶼山保育基金資助,由 2021 年 11 月至 23 年 11 月進行為期兩年的基線調查,統計南大嶼四個重要濕地的鳥類棲息情況。結果發現,該些地點有 265 種鳥類存活,佔全港鳥類物種的 46%,其中 66 種為受關注的物種,七種是首次在大嶼山記錄的鳥類。報告指出,調查顯示南大嶼鳥類數量中等,但物種豐富,其中水口及貝澳物種最多。

不過,調查發現這些鳥類活動地帶經常受到人類活動滋擾。位於水口灣本港少有僅存潮灘(tidal flat),是訪港候鳥的重要補給站,但那裏同時是旅客常到的挖蜆勝地,人類活動明顯滋擾到在海岸棲息的鳥類,導致牠們覓食活動的減少。

水口是本港少有僅存的潮灘,是重要候鳥補給站。    (觀鳥會報告)
水口是本港少有僅存的潮灘,是重要候鳥補給站。 (觀鳥會報告)

在 2022 年的復活節,水口沙灘一日之內錄得 1,400 名遊客。調查期間,水口共錄得 200 次滋擾活動,即人類活動導致鳥群飛走。這些人類活動以挖蜆及觀鳥或攝影為主,而最受影響的鳥類是蒙古沙鴴、翻石鷸和紅胸濱鷸。

拍攝是蓄意滋擾行為

人類活動對鳥類帶來的滋擾可分為蓄意及無意,其中蓄意滋擾行為即觀鳥及攝影人士的活動,他們會主動尋找鳥類影蹤,靠近牠們,以取得較佳觀賞或攝影角度。無意的滋擾則是挖蜆及一般旅客活動。由於鳥類會避免靠近人類,滋擾活動令牠們減少在淺灘覓食,繼而妨礙了牠們透過捕食增加體重。

為了在保育鳥類與為旅客提供康樂活動之間取得平衡,報告建議透過管理控制人類與鳥類之間的距離,特別是鳥類來港補給期間。方法包括樹立標語提示遊客切勿滋援鳥類,及安排導賞團向公眾灌輸保育知識。

貝澳錄得 27 種鳥類,包括近危的小辮鴴。    (觀鳥會報告)
貝澳錄得 27 種鳥類,包括近危的小辮鴴。 (觀鳥會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