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也在看
- 香港電台-國際·
特朗普稱對普京非常生氣 威脅對俄石油徵收「二級關稅」
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他對俄羅斯總統普京「非常生氣」,如果因俄羅斯的原因導致俄烏不能達成停火協議,美國可能對俄羅斯石油買家徵收「二級關稅」。 特朗普接受全國廣播公司電話訪問時說,他對於普京最近批評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可信度等言論「非常生氣」和「惱火」。如果他與俄方無法就停止在烏克蘭的流血衝突達成協議,並且他認定是俄羅斯的責任,美國將對所有來自俄羅斯的石油徵收「二級關稅」,意味如果從俄羅斯購買石油,就不能在美國做生意,所有石油將被徵收25%到50%的關稅。 特朗普說,如果俄烏停火協議沒有達成,這項關稅措施將在一個月內生效。 特朗普還表示,普京知道他很生氣,但他與普京「關係很好」,他計劃今個星期再次與普京談話。
- 香港電台-國際·
特朗普:尋求第三度擔任總統並非開玩笑
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尋求第三度擔任總統並非講笑。 根據美國憲法第22修正案,無論是否連續任期,總統任期不得超過兩屆。 第二度入主白宮的特朗普,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新聞頻道電話訪問時,談到尋求第三個任期問題。他說,不是開玩笑,但現在考慮這個問題為時尚早。他提到有方法可以做到,但他沒具體說明。 被問到由副總統萬斯參選後讓位給他的可能性時,特朗普承認這是方案之一,並暗示存在其他辦法,但拒絕詳細說明。
- 鉅亨網·
加拿大總理:特朗普沒讓步 看看4月2日會怎樣
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周五 (28 日) 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通話後,卡尼表示:「特朗普總統今天在私人和公開評論中都表示尊重加拿大的主權。」但是特朗普在通話中並沒有對汽車、鋼鐵、鋁關稅威脅作出讓步。
- 香港電台-港聞 ·
港澳辦轉載文章籲長和懸崖勒馬 各界支持市監總局依法審查交易
國務院港澳辦再度轉載本港報章評論長和計劃出售巴拿馬運河資產的文章,文章引述本港政商界人士認為,在當前國際形勢下,相關交易的影響已遠超商業範疇,涉及國家安全、市場競爭、國家戰略發展等多方面,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法審查,不僅是對市場公平競爭和社會公共利益的維護,更是對國家核心利益的捍衛,希望長和懸崖勒馬。 港澳辦轉載香港《大公文》題為《不要配合美國霸權 犯歷史性錯誤「長和」非一般買賣 港各界支持國家市監總局依法審查》的文章,引述多名政商界人士均支持國家市監管理總局的審查。有航運業界人士就表示,通常跨國企業收購抑或合併,都需要得到相關國家反壟斷當局審核通過才可成交,任何商業買賣如牽涉國家利益,都應該慎重考慮。 文章又引述多名立法會議員的意見,指出在複雜的國際環境,講「在商言商」是太天真、太糊塗,希望從商者能充分考量後果,切勿因小失大,令香港及內地的同胞心寒。議員又呼籲相關企業充分尊重中國法律法規,積極配合審查,切勿低估監管機構的決心和能力。
- 法新社·
俄羅斯無人機襲軍醫院 烏克蘭指控觸犯戰爭罪
(法新社基輔30日電) 俄羅斯在夜間對烏克蘭東北部城市哈爾科夫發動大規模攻勢,期間當地一間軍醫院遇襲,傷及正在那裡接受治療的軍事人員,烏方指控俄國犯下「戰爭罪」。烏軍指控俄羅斯犯下「戰爭罪」且「違反國際人道法的規範」。
- 香港電台-國際·
赫格塞斯:日本是遏制中國不可或缺的夥伴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表示,日本是遏制中國不可或缺的夥伴,協助華府在包括台灣海峽等地區建立可靠的嚇阻力量。 赫格塞斯在東京與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會晤時表示,美日軍隊具有共同的武士精神。 五角大廈表示,日本是印太地區和平與安全的基石,並表示總統特朗普政府將一如既往,繼續同亞洲盟友密切合作。 赫格塞斯正在亞洲展開首次正式訪問,他之前參與硫磺島戰役80周年紀念儀式,又到訪在菲律賓。
- 香港電台-國際·
丹麥有民眾遊行抗議美國計劃奪取格陵蘭島控制權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有民眾遊行,抗議美國政府計劃奪取丹麥自治領地格陵蘭島的控制權,以及美國副總統萬斯日前訪問格陵蘭島。 數百人周末手持「支持格陵蘭島人民」等標語牌,在美國駐丹麥使館外聚集。他們又用丹麥語和格陵蘭語反覆高喊「格陵蘭島不出售」的口號。 在丹麥第二大城市奧胡斯,同日亦有數百人聚集在市中心,表達對格陵蘭島的支持,以及對美國的不滿。 萬斯日前率團格陵蘭島,探訪美軍基地駐軍。他批評丹麥辦事不力,對區內安全架構投資不足。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回應有關言論時表示,萬斯的說法不公平,指出丹麥正加大對北極地區的防衛投入。
- 法新社·
美防長訪亞洲 稱日本是抗衡中國不可或缺夥伴
(法新社東京30日電)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今天表示,在因應中國侵略行為上,日本是不可或缺的夥伴,協助華府在包括台灣海峽等地區建立「可信」的嚇阻力量。日本駐紮著大約5萬4000名美軍,數以百計美國軍機,以及美國海軍唯一的前沿部署航空母艦打擊群,有助於約束中國軍事力量。
- 香港電台-國際·
印尼否認以色列傳媒有關加沙居民計劃遷居印尼報道
印尼外交部回應以色列傳媒有關部分加沙居民計劃遷居印尼的報道,發言人說,印尼並未與包括以色列在內的任何一方就加沙居民遷居議題進行過討論或達成相關協議。 發言人重申,印尼目前的外交重點是推動加沙地帶第二階段停火,確保人道主義援助進入加沙,以及支持加沙重建工作。 較早前,以色列傳媒報道,約有100名加沙居民將作為「自願遷移試點計劃」的一部分,前往印尼從事建築行業。
- 香港電台-國際·
丹麥首相指萬斯有關對格陵蘭島防衛不力言論不公平
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回應美國副總統萬斯指責丹麥對格陵蘭島防衛不力的言論,認為萬斯的說法不公平。 弗雷澤里克森說,丹麥正加大對北極地區的防衛投入,包括增加新的艦艇、遠程無人機和衛星設備等。 較早前,萬斯短暫到訪丹麥自治領地格陵蘭島,探訪美軍基地駐軍。他批評丹麥辦事不力,對區內安全架構投資不足。他又說,格陵蘭島「在美國安全保護傘下比在丹麥安全保護傘下會好得多」。 格陵蘭島自治政府新任總理尼爾森指萬斯此行有欠尊重,強調格陵蘭島是非賣品。
- 香港電台-國際·
哈馬斯同意調解方提出的加沙停火建議
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表示,同意調解方埃及和卡塔爾提出的加沙停火建議。 哈馬斯高級官員哈亞當地星期六在電視講話中表示,兩天前收到來自埃及和卡塔爾的提議。哈馬斯對此持積極態度並已接受,又說希望以色列不會破壞停火協議。 哈亞領導哈馬斯團隊與以色列進行間接談判,尋求實現加沙停火。 路透社引述安全消息人士報道,埃及已收到來自以色列關於停火提議的積極信號,有關提議將包括一個過渡階段。 消息人士說,提案建議哈馬斯每星期釋放5名扣押的以色列人質。 以色列總理辦公室表示,總理內塔尼亞胡與政府高層舉行了一系列磋商,討論從調解方收到的提議,並且在與美國充分協調下,已向調解方提出反建議。
- 鉅亨網·
地緣衝突+關稅威脅雙殺!現貨金價續攀高叩關3100美元 專家:3000美元成新起點
國際金價持續高歌猛進,現貨黃金價格在今 (31) 日早盤開高走高,一度突破每盎司 3090 美元,並刷新歷史高點至 3097.49 美元,黃金期貨亦同步上漲至 3122 美元 / 盎司,漲幅 0.25%,主要受到為地緣政治風險帶動,川普對伊朗和俄羅斯的威脅加劇市場避險情緒,刺激投資者湧入黃金資
- 香港電台-國際·
香港特區救援隊抵達緬甸 賑災基金預留3千萬元賑災
特區政府派出的51人救援隊已經抵達緬甸,準備協助搜救工作。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一收到緬甸駐港總領事合的要求後,特區政府短時間內就成立救援隊,感謝各隊員迅速響應,同時寄語他們要注意安全。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說,救援隊帶備大約9噸物資到當地,而緬甸的炎熱天氣,相信會是救援一大挑戰。另外,特區政府已從賑災基金預留3千萬元,作為緊急賑災項目之用。
- now.com 新聞·
特區政府支援緬甸 賑災基金預留三千萬
【Now新聞台】特區政府表示全力支援緬甸地震賑災,從賑災基金預留三千萬作為緊急賑災項目之用。特區政府正與本地救援機構落實具體賑災計劃,務求為災民提供適切援助,協助他們渡過難關。政府亦已聯絡緬甸駐港總領事,因應當地需要,積極聯絡協調不同部門徵集所需物資,務求盡快付運當地。不斷更新|緬甸地震及泰國相關消息#要聞
- 香港電台-大中華·
以色列官員稱哈馬斯同意釋放5名人質換取50天停火
一名以色列官員透露,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同意埃及提出,釋放5名以方人質,換取從開齋節開始的50天停火。 這名官員表示,停火期間,已死亡被扣押人員的遺體也將被轉交,但沒有透露具體數字。 另外,哈馬斯屬下武裝派別發放片段,顯示一名身處加沙的以色列人質呼籲以色列當局釋放他。 這段影片長約3分鐘,人質以希伯來語說話。
- 香港電台-國際·
馬克龍呼籲以色列停止襲擊加沙並重返停火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社交媒體發文說,他周日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通話,呼籲以色列停止對加沙地帶的襲擊並重返停火。 馬克龍說,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也應該恢復停火,加沙地帶的人道救援應立刻重啟。他重申,釋放所有被扣押人員和以色列的安全是法國的優先事項,落實「兩國方案」是唯一能為以巴雙方帶來和平與安全的途徑。 馬克龍說,他在通話中還呼籲以色列和黎巴嫩衝突各方,執行去年11月達成的停火協議,確保以黎臨時邊界「藍線」兩側平民安全。
- 法新社·
日本與美國高官赴硫磺島 共同追悼陣亡者
(法新社東京29日電) 日本首相石破茂、防衛大臣中谷元與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今天造訪二戰末期爆發激烈戰役的硫磺島,並出席追悼陣亡者的儀式。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與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預定明天在日本防衛省(位於東京都市谷)舉行會談。
- 法新社·
緬甸7.7強震印度伸出援手 C-130運輸機抵達仰光
(法新社新德里29日電) 緬甸昨天發生規模7.7強震,重創這個飽受內戰蹂躪的國家。緬甸以往的軍事政權即便在發生嚴重天災後,也不願接受外國援助,如今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Min Aung Hlaing)卻罕見地懇請國際馳援,表明這起地震造成嚴重傷亡。
- BBC News 中文·
緬甸地震死亡人數超過1600人,民眾徒手挖掘倖存者
Reuters 緬甸在週五(3月28日)發生毀滅性的地震,已造成1,600多人死亡,當地民眾告訴BBC,他們只能徒手在廢墟中挖掘倖存者。 地震使曼德勒(Mandalay)大部分地區夷為平地。曼德勒是緬甸的古都和第二大城市,約有150萬人口。 由於設備嚴重匱乏、通訊網路不暢、以及道路和橋樑受損,搜救工作受到阻礙。 緬甸軍政府或軍政府於2021年奪取政權,經過四年與叛亂組織的內戰和反政變抵抗之後,也不再能控制該國大部分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