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地震・分析|特朗普削開支致「救災真空」 中國大力救援扭轉負面形象|Yahoo

分析指,中國透過今次大力救災,一改緬甸人民對中國的觀感。 (Photo by Myo Kyaw Soe/Xinhua via Getty Images)
分析指,中國透過今次大力救災,一改緬甸人民對中國的觀感。 (Photo by Myo Kyaw Soe/Xinhua via Getty Images)

【Yahoo 新聞報道】緬甸上周五(28日)大地震造成逾 3000 人死亡,救援工作背後牽涉各國之間的政治角力。分析指,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大力削減政府開支之下,美國的救災力量近乎「真空」。另一方面,一向支持緬甸軍政府的中國,則透過今次大力救災,一改緬甸人民對中國的觀感。

去年民調指 65% 緬甸人不信任北京

據路透社報道,在國際社會於緬甸的救援工作當中,以中國的救援隊伍最為普遍。中國救援隊伍的救災影片在社交媒體上廣傳,顯示他們與俄羅斯、印度的團隊,一同在瓦礫中救出傷者。這些社交媒體帖文下,通常都會充斥大量向北京道謝的網友留言。

路透社的報道形容,由於中國支持緬甸軍政府,緬甸人民以往普遍對中國抱負面態度。2024 年新加坡智庫的一項民調顯示,65% 的緬甸人不信任北京。但今次中國救援行動,無疑令緬甸人民改觀。

中國除了派出救援隊伍之外,中國政府亦向緬甸提供 1 億元人民幣救災。中國亦透過官方媒體,大力宣揚其救災工作,官媒包括 CGTN、新華社等,都有大篇幅報道中國在緬甸的行動。

USAID前官員:美國救災真空令其他參與者介入

另一方面,美國早前宣布將提供 200 萬美元,支持緬甸當地的援助機構。在中俄等國家已投入救災下,美國被批「慢半拍」。路透社報道指,過去每當發生海嘯、地震等災難,美國都會迅速派出救援隊伍,但今次就未有即時援助。報道引述 3 名現任及前任美國政府人員稱,美國的缺席突顯出特朗普削減政府開支的舉措,阻礙救援能力。

另外,報道又引述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前官員 Marcia Wong 稱,USAID 正常運作的情況下,地震發生 48 小時內便會派出搜救隊伍到緬甸,形容「目前的真空狀態令其他人介入」。前任美國駐緬甸大使 Scot Marciel 認同,如果沒有削減開支,華府可以反應得更快及更有力度。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周一(31日)在記者會上回答提問。(AFP)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周一(31日)在記者會上回答提問。(AFP)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周一(31日)在記者會上,否認美方救援的速度是因為削減 USAID 開支所致。她當日指,USAID 當地的專家小組已前往緬甸,了解當地人最迫切的需求,包括緊急住所、食物、醫療需求和供水,並重申美方已提供 200 萬美元支援人道救援組織,救援人員「已落地」。

反抗軍政府的緬甸民族團結政府表示,深切感謝那些及時趕赴現場協助拯救緬甸人民的國際救援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