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塘重建擲「銀彈」 個別賠償或逾600萬

■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為打破僵局,市建局昨日使出億元「銀彈」策略鼓勵用戶遷出。

【星島日報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屬市建局歷來最大型的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開展逾十年波折重重,靠近觀塘道的第五發展區由於一直存在近百個違例構築物,即使樓上住戶已十室九空,但仍一直無法收地清拆。為打破僵局,市建局昨日使出「銀彈」策略,宣布豪擲一億元推出「加碼」賠償方案,以鼓勵用戶盡早遷出。根據新方案,面積較大的違例構築物,若是面向租值較高的裕民坊,用戶又屬於自用經營者,最多享有高達六百萬元的基本現金津貼。 市建局二○○七年開展觀塘市中心重建計畫,但第五發展區約有九十八個違例構築物仍然存在,但由於他們並非正式業權人,市建局一直未有以一貫業權制定的物業收購及安置政策處理,以致即使其他發展區已在施工,但該處一列舊樓仍未能完成收地重建。觀塘區議會昨日就此舉行特別會議,局方提交最新文件,向其中七十四個位於私人土地上的違例構築物提出加碼賠償方案,總金額估計涉及一億元。 根據新方案,構築物用戶分為「商用」及「住用」人士,商用構築物可享有基本現金津貼、經營年期津貼、遷置津貼及額外現金津貼。基本現金津貼以「基本金額」的三倍作計算,「基本金額」會根據按月單位基率和構築物的加權面積作計算,而每經營一年可獲得十萬元的經營年期津貼,遷置津貼則最多可獲五十萬元津貼,視乎構築物的加權面積而定。住用構築物方面,受影響人士可享有特惠津貼,政府會提供公屋安置予合資格住客選擇,亦會發放十萬元的額外現金津貼,鼓勵用戶盡早遷出。 市建局提出的例子顯示,一名自用經營者若所持有一個面積十二平方米的構築物,又是面向租值較高的裕民坊,經營二十年,賠償金額超過二百七十萬元。局方提供的資料顯示,雖然發展區內有多達五十五個構築物是在十平方米以下,但亦有一個構築物的面積達到五十平方米以上;按此推算,個別賠償金額有機會高達六百萬元。 市建局同時提供搬遷安排,商戶能以優惠租金優先租用觀塘市中心發展計畫第二及第二發展區新落成商場之店鋪,租期為三年,店鋪面積由十至四十平方米不等,預計最早可於二○二一年第一季遷入。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指,將於下星期向構築物用戶發信,他們須在二十八日內決定是否接受方案,及在接受方案後的十四日內簽定文件及協議書。他表示,若在二十八日內接受方案的人士,可獲十萬元額外現金津貼,形容是「早鳥優惠」,希望有助鼓勵用戶盡早遷出。 一直跟進重建進度的工聯會立法會議員何啟明認為,為商販提供可選擇的補償方案,包括可選擇原區重置或離場方場,是回應了商販的不同訴求。另一立法會員議員柯創盛則關注,特別搬遷方案內容複雜,希望市建局以人為本,主動接觸所有受影響的商戶及其他持份者,向他們逐一講解方案內容。

睇更多